• 首页
  • 学习之窗
  • 科技天地
  • 晚晴园地
  • 科技老干部工作
  • 国际视野
  • 文化生活
  • 视听室
  1. 首页
  2. 科技天地

中国工程院发布“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三大挑战”

2月15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三大挑战(2022)"。发布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任卢锡城主持。

2022-03-04

《自然》:2022年7大“颠覆性”技术

近日,《自然》对"可能在未来一年对科学产生影响"的7项技术进行了综述。 这7项技术分别是完整版基因组、蛋白质结构解析、量子模拟、精准基因组调控、靶向基因疗法、空间多组学、基于CRISPR的诊断。 完整版基因组 在2021年5月发表的一篇预印本论文中

2022-03-04

清洁能源利用重大突破:我国科学家实现甲烷的选择性转化

新华社武汉2月21日电(记者谭元斌)我国科研人员领衔的国际科研团队攻克了甲烷的选择性氧化这一催化研究中的世界性难题。利用新开发的催化剂,该团队实现了氧气条件下将甲烷选择性氧化为甲醇和乙酸。这一研究对于甲烷的转化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2022-03-04

全新量子计算软件发布 国产量子计算软硬件结合迈出重要一步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记者张泉)中科院软件所团队日前发布全新量子计算编程软件--isQ-Core,并成功部署至世界领先的超导量子硬件平台,标志着国产量子计算软硬件结合迈出重要一步。 "量子计算软件是连接用户与量子计算硬件设备的桥梁,量子计算软硬件的结合,将为更多不同行业人士进行量子计算相关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提供有力支持。"科研人员说。

2022-03-04

“中国脑”计划如何再出发?蒲慕明发声

现已扩展为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2018年,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下称"上海脑科学中心")正式成立。 脑科学未来10年的发展,从2022年便正式开始了。"再出发"是重整队伍再出发,是直面我们未来的挑战,包括前沿科学的挑战,包括国际科技竞争的挑战。 ——蒲慕明 以下为蒲慕明院士对"2022年脑科学再出发"的三个反思—— 反思一: 是传统小实验室还是团队攻关?

2022-03-04

上海“十四五”时期开发可重复使用火箭

其中包括,服务支撑国家总体需求,争取载人、探月等工程配套任务,服务卫星网络建设,参与前沿科学研究;锻造数字化智能化制造能力,开发可重复使用火箭,打造高层级航天器研发平台,建设商业卫星批产线及火箭总装线;培育壮大数字信息应用,推广在政务服务、重点行业、大众消费领域应用示范,支撑"一网统管"解决方案;统筹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双核多点"产业布局,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

2022-03-04

晒晒咱的国之重器19:太空中的火眼金睛:"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暗物质粒子偶然碰撞时,可能会湮灭,并放出电子、正电子和伽马射线等高能粒子。如果能够精确"捕捉"到这些粒子的信息,就可能反推出暗物质存在的蛛丝马迹。 2021年9月7日,"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批伽马光子科学数据向全球公开。自2015年12月17日成功飞天,"悟空"一次次所发布的宝贵数据令世界瞩目,推进着人类对宇宙的进一步认识。 这只"孙猴子"到底长什么样?

2022-03-04

晒晒咱的国之重器18:三代核电技术的中国品牌:“国和一号”

事故后无须人工干预时间为72小时,建造周期56个月,电站整体和主体设备寿命60年,每年二氧化碳减排量约900万吨,单机组发电功率153.4万千瓦…… 还有一个数字你该了解:核电技术从二代跨越到三代,安全水平提高100倍。 这是安全性质的飞跃。那么,"国和一号"的安全性到底有多硬核? 让我们用事实说话。 先看"国和一号"最外层的混凝土屏蔽厂房:仅厚度就有1.

2022-03-04

晒晒咱的国之重器17: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

深冬寒夜,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号楼816办公室灯火通明。 杨东旭副研究员带领课题组一直在忙--利用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碳卫星)取得的观测数据,他们在分析计算全球碳汇和碳排放时空分布的新结果,讨论我国碳汇变化趋势。"这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这颗卫星的优势和不足,以便优化未来卫星的设计"。 二氧化碳排放是地球变暖的元凶之一。谁排放了二氧化碳?排放了多少?这些二氧化碳又去哪里了?

2022-03-04

从冬奥看中国科技⑥:千里光伏初长成

在能源代际革命中的一张底牌。 透过冬奥,我们看到的是千里光伏初长成。 "光伏下的冬奥会" 科幻作品里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人类的屋顶、窗户、交通工具上布满了太阳能装置,所有面向天空的平面全都在收集太阳能。 从这届冬奥来看,这一天的距离似乎已经并不遥远。从奥运设施到奥运赛场周边,光伏的存在感非常强烈,可以说这是一届"光伏下的冬奥"。

2022-03-04

从冬奥看中国科技⑤:漫天塞地物联网

睡姿不舒服等问题,进行自动调节。同时还可以记录运动员的睡眠数据,帮助其更好制定训练与营养计划。 多看一些冬奥会报道之后,我们会发现物联网+床仅仅是个开始。甚至我们都不知道,冬奥会相关的配套设施到底还有没有什么东西是没联网的。可能也只有冰墩墩不用上网了,毕竟网上有不少人等着抢它。 这是一届被物联网设备塞满的冬奥会,也是中国互联网产业链的集中检阅。

2022-03-04

从冬奥看中国科技④:“一鱼多吃”的5G

2022北京冬奥会,给了我们一次全面认识5G的机会。 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将本届冬奥会的破纪录,归功于中国在5G技术使用方面世界领先。首席执行官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提到,这次可能是他经历过历届冬奥会转播基础设施质量最高的一次:"每一个场地都有非常稳定的5G网络连接、非常好的设施、非常好的评论员席位,这对我们完成转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我们更好地把赛事转播呈现给更广泛的观众。

2022-03-04
上一页 1 2345678910下一页 共550条  第 /46页 跳转
友情链接: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中华养老网健康报上海关心下一代网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夕阳红上海科技上海科技党建网上海老科协中科院中国电子中船
地址:上海市中山西路1525号技贸大厦3楼
邮编:200235
电话:400-0086-695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50号
沪ICP备
14017396号-2
银发网手机
快捷方式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