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人口老龄化,如何在法治保障上破题?9月25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决定》,新修改的条例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为更好满足老年人家庭的短期照护需求,缓解家庭阶段性照护压力,上海市民政局印发《关于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常态化开展短期托养服务的工作指引》,推动养老服务机构规范、有序、长效开展短期托养服务,顺应当下整合型养老照护服务新需求,引导养老消费新方式。
根据《民法典》第33条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这一“意定监护”制度,让人们能自主选择信任的人守护晚年,若想进一步保障协议效力,还可到公证处办理公证,同时也可搭配遗赠抚养协议,明确监护与财产赠与的权责关系。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消费需求日益增长,银发经济迎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显示,养老服务消费中一些“坑老”、“骗老”行为和不良营商手法时有出现。为更好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切实减少养老服务消费侵权事件,全国老龄办、民政部、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特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注意以下事项。
养老院的服务是否足够贴心?照护是否足够专业?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牵动的却是千千万万家庭关于晚年幸福的关切。每一处细节,都关乎晚年生活的质量与尊严;每一次选择,都承载着长者与子女最深切的期盼。
市交通委介绍,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群体外出需求日益增长。近年来,上海交通始终关注老年人出行需求,不断提升银发一族出行的便利性和多样性,一起来看。
如今,有照护需求的高龄老年人越来越多。如何让老年群体“不离家、不离地、不离群”就能享受照护服务?青浦区把专业养老院的照护能力、服务标准、供给资源“搬”进家,全方位满足社区居家养老照护需求,让更多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专业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为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形成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决定开展2025年全国“敬老月”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还在发愁找不到优质养老服务?还在担心选不到贴心照护?现在,这些烦恼一键搞定。近日,闵行区“银龄暖居”家床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这枚居家养老“神器”整合了区域内优质养老资源,通过数智方法精准匹配服务需求,将专业照护稳稳“送”进老年人的家门。
为推动本市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引导养老服务机构合理确定护理员工资水平,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中心开展了2024年度全市养老护理员工资收入监测工作。
民政部、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层面以消费补贴形式支持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将推动降低失能老年人照护支出压力,更好满足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刚需。
让陪伴机器人读懂老人心声,让AI助听器定制化听音,用智能外骨骼助力老人轻松动作……来全国首家“AI+养老”体验馆试试最新的养老黑科技。近日,全国首家“AI+养老”体验馆“晞颐·AI体验馆”在徐汇区模速空间揭幕,打造从“智慧助老”到“情感伴老”的全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