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碧柯文苑
三年前,女儿陪我们游览广富林遗址,在水下展馆见到是如此描绘“上海之根”:考古证明约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九峰(今上海广富林、汤村庙、姚家圈等处)一带生息。
我们感到惊讶和欣喜,居然有与女儿同名的庙名,找机会一定去看看。女儿婴幼儿时随其母亲下放在农村生活了几年,因此取名汤村。


2024年秋,我们老夫妻俩入住广富林东侧附近的松江泰康申园养老社区。今年3月的一个周末,女儿驾车来看望我们,我建议去松江地域内的“汤村庙”自驾一游。
在导航指引下,往西驱车20来分钟,就到达地图上的“汤村庙”。可惜的是,数千年前的古庙已经荡然无存,在田间路口只有一块石碑,上刻着“汤村庙古文化遗址”。石碑旁边有汤村庙遗址的说明和“江南水稻艺术观光园旅游导览图”。

在导航引导下,又驾车去了近处的“汤村村”。在一幢建筑物所在的大院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块机构的铭牌,其中最有趣的是一块“汤村村村民委员会”的牌子,非常绕口。

如何解读?经过琢磨,似应理解为:“汤村”是地名,“汤村村”是处于该地的村名,“汤村村村民委员会”是该村村民组织的机构名。庙是因地名而得名“汤村庙”。该地为何称“汤村”?曾是汤姓先民聚集地?目前还没有史料实证。
“汤村”田野景色很好,河道纵横、白鹭戏水、桃花绽放、柳树成荫,大片水稻田,有待季节到时播种、插秧。等待我们的将是艺术化的值得观赏的水稻生长和成熟的美景。


今春,了却了一桩心愿,舒心地经历了一次汤村陪我们游“汤村”。即兴作诗以纪景物时世之变。
《汤村古今吟》
古刹遗址存乡间,
汤村庙畔水云翩。
传承竖碑守桑田,
千载风烟一炷悬。
碧浪金波连彩稻,
桃霞柳浪醉游仙。
莫问前朝旧姓名,
青畴已篆江南帖。
编者:汤章城,植物生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及名誉理事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