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胜已者,朕见人之善,若已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戳,无代无之,朕践阼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注:戎狄,古时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统称,阼,帝王嗣位时所升之台阶。践阼,登帝位。)
[释文]
唐太宗在翠微殿,问侍臣:“自古以来的帝王,虽平定中原华夏,但不能使西北方少数民族臣眼。我才能不超过古代帝王,而成绩比他们大,不知什么原故。请你们坦率说说。”群臣都说:“陛下功德像天地一样广大,其他万事万物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唐太宗说:“不能这么讲。我之所以有如此功劳,不过做到五条罢了:一是自古帝王多忌妒胜过自己的人,我见别人优点,把它当作自己的优点对待,好像自己优点一样。二是每人的行为能力,不能十全十美,我弃其短取其长。三是一般的君主,看到好的,恨不得把他抱在怀中;看到不好的,恨不得把他推到深渊之中。而我见贤才,则尊敬他;见表现不好的人,则从爱护的角度教育他。使贤与不贤的人都各得其所。四是君主多半不喜别人当面批评,对直言者暗中加害或公开打击,没有那个朝代不这样。而我即位以来,直言者比比皆是,没有一人因此而免职。五是传统以汉族为贵,歧视少数民族,而我独一视同仁加以爱护,所以少数民族依靠我,像依靠父母一样。以上五条,是我能有今天成就的原因。”
[点评]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文治武功,都很显赫。他在打江山与坐江山长期斗争中,把成绩的取得,归纳为善于用人的五条体会。这五条体会,至今仍然有其普遍意义。看起来似乎容易,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
(一)、爱才而不忌才。作为领导者,要有用人的肚量。把有才智的人吸引到自己身边,团结在自己周围,变大家的才智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集体的才智,则领导者的本领,就大大超过自己个人原有的水平。
(二)、弃其短而用其长。每个人都有其优点与缺点。作为领导者不可盯住别人的缺点不放。求全责备,而应该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尽量发挥其长处。
(三)、不走极端。对待干部应该客观地、历史地分析,防止片面性、形而上学地看问题,印象好时捧上天,印象不好时打入地狱,搞绝对化。
(四)、不搞一言堂。要欢迎不同的意见,包括反对的意见,广开言路。绝不可一听到批评就跳起来,或打击报复,压制反对意见。
(五)、不搞宗派主义。对于出身于少数民族的干部,与汉族一视 同仁,从思想上平等对待。推而广之,对一切不同出身、不同经历的干部,不搞亲疏之别,不拉帮结派,坚持唯人唯贤。唐太宗用魏征,就是一个范例。魏征出身于敌对政治集团,又爱提反对意见,唐太宗量才使用,把他放在谏议大夫的位置上,发挥所长,提出二百多项中肯的意见。类似魏征的例子还有很多,下面两篇戴胄、裴矩的故事,也都是唐太宗用人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