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记者从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海钠”)获悉,该公司日前在安徽省阜阳市发布全球首个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标志着钠离子电池正式在商用车上应用。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李汉杰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最新研究,首次证实了人体外周神经系统内存在小胶质细胞。这一成果为探索外周神经系统发育及其疾病(如慢性疼痛、嗜神经病毒感染等)提供了新视角和潜在靶点。
4月4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获悉,该院院长虞先濬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长海医院、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历时五年研究,成功绘制全球首张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多组学全景图谱,并根据图谱突破性提出这种“沉默肿瘤”的分子分型框架、预后模型和靶向-免疫治疗新策略,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目前全球奖金额最高的科学奖项“科学突破奖” 2025年度获奖名单近日在美国洛杉矶揭晓。美籍华裔科学家刘如谦因在基因编辑领域的贡献获得其中一个“生命科学突破奖”。
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成了全世界集成电路领域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路径之一是利用新材料实现电子器件的迭代。
美国东部时间3月31日晚上9时47分(北京时间4月1日上午9时47分),4名“跨界宇航员”驾乘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龙”飞船,开启人类首次直接飞越地球两极的太空之旅。
全球科技创新城市“哪家强”?近日,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发布了《2024国际大都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综合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波士顿—剑桥、北京、纽约、伦敦、上海、巴黎、旧金山—圣何塞、香港、西雅图、深圳。
3月3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的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基于团队原创的无噪声光子回波(NLPE)方案,将可集成量子存储器的存储时间从10微秒级提升至毫秒级,同时成功突破了传统光纤延迟线的效率。
在3月31日举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4》。报告显示,全球创新格局保持亚美欧三足鼎立态势,领先国家科技创新优势突出。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第10位,接近欧洲主要发达国家水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3月27日发布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本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数理天文信息、化学材料能源、地球环境和生命医学等科学领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联合临港实验室研究团队近日发布全球首个高精度完整肝脏三维病理图谱,为破解肝纤维化等慢性肝病难题提供了革命性研究工具。这项突破性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先进科学》上。
记者27日从西京医院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窦科峰带领研究团队完成了国际首个基因编辑猪肝脏人体异种移植研究工作,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27日凌晨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