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以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时治越王贞党羽,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司刑促使行刑。仁杰密奏:“彼皆诖误,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太后特原之,皆流丰州。道过宁州,宁州父老迎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德政碑下,设斋三日而后行。
时张光辅尚在豫州。将士恃功,多所求取。仁杰不之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仁杰曰:“乱河南者,—越王贞耳,今一贞死,万贞生。”光辅诘其语,仁杰曰:“明公总兵三十万,所诛者止于越王贞。城中闻官军至,喻城出降者,四面成蹊。明公纵将士暴掠,杀已降以为功,流血丹野,非万贞而何?恨不得尚方斩马剑加于明公之颈,虽死如归耳!”光辅不能诘,归奏仁杰不逊,左迁复州刺史。
(注:文昌左丞,即尚书左丞,正四品官。豫州,今河南汝南。丰州,今内蒙古河套西北。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复州,今湖北沔阳、天门、监利一带。)
[释文]
武则天任命尚书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这时,参与越王李贞集团的人,要判死罪的有六七百人,抄没家产的五千人。司法部门催促行刑。狄仁杰悄悄地向武则天报告:“这些人都受迫错上贼船,我本想正式写报告说明这一情况,似乎在为叛逆者说话;但我了解内情不报,则有违陛下仁爱之心。”
武则天开恩原谅了这些人,把他们改判流放丰州。流放者路过宁州,父老慰问道旁,说:“是我们的狄公使你们活下来的啊!”手拉手感动得哭于德政碑下,供饭三天然后赶路。
这时,张光辅尚在豫州,平叛将士自恃有功,向地方要这要那,索取过多,狄仁杰不允。张光辅发怒,说“你州官看轻我元帅吗!”狄仁杰说:“叛乱河南的只一个越王李贞,现今一个李贞已死,一万个李贞又生出来了!”张光辅问这句话什么意思?狄仁杰说:“你带三十万大军诛杀目标,仅越王李贞一人。城中民众听说平叛官兵到来,以绳索从城上缒下,以至人多得草丛走成小路。可你却放纵将士抢掠,杀已降者为自己功绩,血流田野,这不是一万个李贞又是什么?我恨没有尚方宝剑加在你脖子上。即使我死,也心甘情愿!”张光辅无话可对,回到朝廷向武则天报告,说狄仁杰出言不逊,武则天把狄仁杰从豫州调到较次的复州当刺史。
[点评]
狄仁杰是唐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从他担任豫州刺史的一段经历中,可以看出他处理重大问题,很有胆识,也很讲究工作方法。他敢于为参加越王李贞叛乱的群众说话。这些所谓的“逆人”,有六七百人之多,受牵连查抄的也有五千人。古代封建社会,造反属大逆不道,一律问斩,而狄仁杰却敢于为他们开脱罪责,胆量不小。尤其在当时,武则天大兴告密之风,酷吏索元礼、周兴、来俊臣常常无中生有,网罗罪名,陷害好人,大搞逼供信,人人自危。而狄仁杰却不顾个人安危,迎逆流而上,为一方官护一方民,可敬可佩。
关于狄仁杰的故事,民间有许多传说,后来的小说家把它编撰成具有传奇色彩的《狄公案》。足见狄仁杰的事迹,在民间影响至深。在古代封建社会,官与民是一对矛盾。官压民,民抗官,司空见惯。然而像狄仁杰这样的官护民,民拥官,实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