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攷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释文]
大道行于天下的时候,天下之人都一心为公。选拔有才能的人,讲究诚信与和睦相处。所以人们不仅爱自己的亲人,也爱他人的亲人;像对待自己子女一样去对待他人的子女。做到老年有所寄托善终,壮年有发挥其用处的场所,年幼有长辈照顾。鳏夫、寡妇、无子女者、无父母者、残疾人,都有生活安排。男子有一定的社会分工职务,女子有合适的家庭归宿。货物不丢弃地上,及时得到储藏,而不私自收藏,人尽其力而不谋私利。社会安定,夜不闭户,盗贼绝迹。这就是大同世界。
如今天下为公的大道消失,变成天下为家。各人各爱自己的亲人,各爱自己的子女。劳动所得归自己所有。天子诸侯世代相传成为天经地义的事。城防守备加固,礼义成为治事的法则,用以规范君臣关系,深厚父母子女感情,融洽夫妇,设立制度,建立田里分界,奖励勇敢与智慧,鼓励个人创业,办事要有智谋,战事由此而起,于是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这六位贤君应运而生。他们都长于用礼办事,用礼表彰做对的事,用礼成全信誉,有过失则明白指出,以仁爱为典型,讲求礼让,用政策向民众宣示,如有违反以上几条,民众认为是祸国殃民的当权者,就共同把他推翻。这叫做小康社会。
[点评]
孔子在这篇论述中,对大同世界天下为公的赞美,高于对小康社会天下为家的赞美。这一赞许,是对不可能回到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不得已而求其次的选取。但他心目中响往的理想社会,依然是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后来的儒家学者,根据《春秋公羊传》的“三世”之说(见本篇[题解]),描绘出孔子的社会发展理想应为“大同——小康——大同”模式,其中后一个“大同”是永恒的“太平世”。
十六世纪初至十九世纪中叶的三百多年间,欧洲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潮。首先是美国莫尔的《乌托邦》、意大利康柏内纳的《太阳城》,以文学形式描绘出人人平等的虚幻社会。接着美国欧文、法国圣西门和付立叶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者,从理论上探讨,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解放全人类,建立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并预见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某些特点,如城乡对立的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对立的消灭,国家机器的消亡等。这些可贵的思想,成为马克思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一部分来源。
崇高的理念,犹同一盏明灯,始终照亮了人类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