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古今谈(续篇)(十二)南霁云喋血断指

银发网 2006-07-14
  [题解]
  公元755年—763年,唐代中叶,爆发了“安史之乱”。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拥兵15万,以诛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攻入洛阳称帝。并指使其部将史思明占有河北十三郡地,席卷中原。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张巡、许远率部浴血抵抗,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坚守数月,城破时牺牲就义。

  在守城期间,张巡派部将南霁云率30骑突出重围讨救兵。临淮守将贺兰进明不肯出兵相救,南霁云当场啮断自己的手指,“以示信归报”,在座者,无不为之感动而泣下。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唐纪三十五,肃宗至德二载,记录了这壮烈的一幕。

  [原文]
  是时,许权翼在谯郡,尚衡在彭城,贺兰进明在临淮,皆拥兵不救。城中日 ,巡乃令南霁云将三十骑犯围而出,告急于临淮。霁云出城,贼众数万遮之。霁云直冲其众,左右驰射,贼众披靡,止亡两骑。既至临淮,见进明。进明曰:“今日雎阳不知存亡,兵去何益!” 霁云曰:“雎阳若陷,霁云请以死谢大夫。且雎阳既拔,即及临淮,譬如皮毛相依,安得不救”!进明爱霁云勇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泣且语曰:“霁云来,雎阳之人,不食月余矣!霁云虽欲独食,且不下咽。大夫坐拥强兵,观雎阳陷没,曾无分灾救患之意,岂忠臣义士之所为乎!”因啮落一指以示进明,曰:“霁云既不能达主将之意,请留一指,以示信归报。”座中往往为泣下。

  [释文]
  睢阳被叛军围困之时,许叔翼在谯郡,尚衡在彭城,贺兰进明在临淮,都拥兵不去救援。睢阳城内一天比一天困难。张巡于是派部将南霁云带三十名骑兵,突破叛军包围出城,先去临淮告急。南霁云等人出城突围时,叛军数万人阻挡。霁云横冲直闯,随从跟着一边快跑一边射箭,叛军纷纷倒下,南霁云所带的人马只损失两骑。到了临淮,见到守将贺兰进明。进明说:“现在睢阳不知存亡,派援兵去有什么用呢?” 霁云说:“睢阳没有陷落,我以死来保证。况且睢阳如果被叛军攻下,下一个目标就到临淮。睢阳与临淮,如皮毛相互依存,怎能不去相救!”贺兰进明不听南霁云的忠告,但爱他的英勇仗义,一再要南霁云留下,用美食与音乐招待,拖延不办。南霁云慷慨陈辞,声泪俱下,说道:“霁云出城请救兵,睢阳城中之人,吃不上饭,已有一个多月了!我虽然想吃,也食不下咽。您坐拥强兵,看着睢阳陷落,没有一点分担灾难的意思,那是忠臣义士的行为!”当即用牙咬断一指给进明看,说道:“我南霁云既然不能完成主将张巡交付的请援兵任务,现留下一指,表示信带到了,回去好交代。”在座的人感动得眼泪都流下来了。

  [点评]
  据《资治通鉴》记载张巡与南霁云,在睢阳保卫战中,用计在千军万马中识别叛将尹子奇,南霁云射中尹子奇左眼,差一点把尹子奇擒获。南霁云奉张巡命出城请援兵,只带30骑,在叛军几万人的围追堵击下,只损失两骑就冲出重围。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到南霁云的神勇。

  南霁云到临淮请救兵时,按兵不动的贺蓝进明见他是个好将才,招待他吃喝,一心想留他下来。然而他义无反顾,当场喋血断指,以明心志。头可断,血可流,矢志不移,同时表示了极度的愤慨,从道义上,良心上,严厉谴责对方,简直禽兽不如。南霁云的硬骨头精神,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他知道,请不到救兵,睢阳必陷敌手,但他宁愿战死、饿死,也决不当背信弃义的逃兵。

  由于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的死守睢阳,牵制住大量叛军兵力,使唐朝廷争得喘息时间,调兵遣将,为平定叛乱奠定了基础。叛军的残暴行为激起了广大人民的反抗,加上叛军内部的互相残杀,(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又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再又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历经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得以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