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古今谈(续篇)(十六)李时珍《本草纲目》

银发网 2006-09-12
  [题解]
  李时珍(公元1518—1593),字东璧,湖北崭州(今崭春县人)。青年时期,他三次考举均不中,退而下决心继承父业学医。他爱好读书,从神农尝百草起,到明代的一千多年中的各种医学著作,都仔细研究。他发现医药著作内容虽然丰富,但也十分杂乱,有的还互相矛盾,出现谬误。于是他下决心加以分类、整理、校正,经过多次的实地考察和验证,费时三十年,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增加许多新的发现,写成《本草纲目》一书。全书52卷,药物1892种,验方11096条,是我国药物学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百科全书,现已翻译成拉丁、英、法、德、日、俄等文字,流传世界。

  《明史》卷二百九十九,列传一百八十七,李时珍传,详实记述了他一生成就。《明史》为清张廷玉等人编写,共332卷。

  [原文]
  李时珍,字东璧,崭州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辈,先后增辅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折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shan山)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三易稿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釐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书成,将之上朝,时珍遽卒。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其子建元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释文]
  李时珍,字东璧,湖北崭春人。爱好阅读医书,医家所用自神农氏以来365种草药,包括梁朝陶弘景增加的,又加上唐朝苏恭增加的114钟,宋代刘翰增加的120种,到掌禹锡、唐慎微一辈人所增加的,共先后增辅1558种,这在当时,可谓集大成了。然而其中的品类繁琐,名称杂乱不一,有的同一种药分为二、三种名称,有的两种药却混为一个品种,李时珍认为不妥。于是他经过多方实地考察,删除杂乱繁琐的部分,辅上缺失的部分,经过三十年,参阅八百多家医药书籍,三次修改,成书。书名《本草纲目》,在前人记载药物的基础上,又新增药物374种,分16部,合成52卷。总目录为纲,其余分目录为目,再往下分门别类,集中解析其出产地、形状、颜色、气味,主治何病,附上验方。书成,将要献上朝廷,不幸猝死。不多久,明神宗下诏书,修国史,搜集民间各方书籍。李时珍之子李建元,以其父遗留下来的奏表及《本草纲目》书稿,一并献上朝廷。神宗表扬了他,下令印刷刊行天下。从此士大夫家中都收藏这本书。

  [点评]
  人类对大自然,包括对自身的认识,都是从不知到知、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过程,这个过程永无止境。很多的科学发明,把人类从上古时期的蒙昧状态,带入现今的自动化、信息化、原子能开发利用的新时代。然而不可否认,还有很多认识领域,如对太空、海啸、地震、深海,没有什么太多的了解,更谈不上去利用、预测、掌握。人体的奥秘,也有不少未知领域,虽然如天花、霍乱、伤塞、肺结核等流行病,已经知道预防与治疗,但仍对有的疾病束手无策。如被视为绝症的癌病,尚未攻克。禽流感发病原因与传染渠道,也在摸索之中。以上事实告诉我们,人类的历史,是一条知识长链,需要一代接一代的人们,前赴后继,承前启后,不断地探索,才能够有新的发现,有新的创造,有新的前进。在这个问题上,李时珍《本草纲目》的问世,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李时珍三次高考(举人),都未录取,转而随父学医问药,写成举世瞩目的《本草纲目》,成为当时医药界首屈一指的“状元”。这个“状元”,比高考的举人,不知要高多少倍!李时珍给我们上了一课。这堂课的名称,叫做“行行出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