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原文释义】
孔子说:“有了过错却不改正,这才叫做过错呢!”
【学习笔记】
人在一生中,不知会犯多少次过错,而过错往往是正确的先导,改错才能不断前进。孩童学步,不知会跌多少次跤,终于在多次跌倒了爬起来之后,才真正学会走路。可见,过错伴随人的一生,而人的一生又是在不断改正过错中前进。故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不改的过错,才真正叫做过错。
(二)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原文释义】
子贡说:“君子有了过错,如同日蚀、月蚀。犯错,人人都见到;改错,人人也都景仰地见到。”
【学习笔记】
孔子的学生子贡,对孔子关于如何对待过错的论述,作了形象且生动的比喻。日蚀、月蚀过后,太阳依然是那样光芒四射,月亮依旧是那样明亮皎洁。
(三)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原文释义】
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必然找出种种理由,加以掩饰。”
【学习笔记】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关于过错的论述,作了进一步的补充:有过错不改必然躲躲闪闪,找出一大堆客观原因,企图推卸自己的责任,掩盖过错。这就与改错的方向,背道而驰了。
(四)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原文释义】
曾参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尽心尽力了么?与朋友交往诚实守信了么?老师传授的学业认真复习了么”
【学习笔记】
每晚就寝前,默默地回顾一天下来自己的言行,内心作一些自我批评,并作为明日行动的参考指南。这种自我修养、自我教育方式,既简便又有效。
(五)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原文释义】
孔子说:“君子反求于自己,小人苛求于别人。”
【学习笔记】
有了问题,先查查自己方面有什么差错,然后再去要求别人。常常看到不少家长责骂孩子撒谎,却没有先查找自己,是不是曾在孩子面前说过谎?根子是不是在父母身上?
(六)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原文释义】
孔子说:“君子担心的,是自已没有能力,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已。”
【学习笔记】
注意力要放在自己身上,努力提高自身水平,而不应患得患失,总在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七)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原文释义】
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并不怨天尤人,不也丝毫不影响自己是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吗!
【学习笔记】
举办第29届奥运会,曾遇到少数有偏见的外国人抵制,但我们并不生气,坚持做好自身方面的工作。结果,那些扬言抵制、挑衅的外国个别政要和少数运动员,纷纷向北京奥委会认错、道歉。事实胜于雄辩,挑衅止于沉着应对。
(八)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原文释义】
孔子说:“君子认为自己说的超过做的,是羞耻的行为。”
【学习笔记】
言过其实就是掺假。即使小商贩缺斤少两,也是不能容许的行为。
(九)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原文释义】
子贡问怎么才算是君子。孔子说:“先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然后再把要说的话说出来。”
【学习笔记】
实践有可能成功,有可能不成功。说到如果做不到,岂不失信于人?
(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原文释义】
孔子说:“君子言语上宁可显得迟钝一些,但行动上要敏捷。”
【学习笔记】
讷于言,是相对于敏于行而言的。思路敏捷的人,行动快,但不说过头话。
(十一)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原文释义】
孔子说:“一个人说话大言不惭,那么他的行动一定很困难。”
【学习笔记】
信任,来自言行一致。而浮夸、吹牛、言过其实,都会给人以不可信任的感觉。
(十二)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原文释义】
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话不轻易说出口。原因是担心自己的行为跟不上,而感到羞耻。”
【学习笔记】
俗话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所以自古以来,有修养的人都慎于言,先做再说,或干脆不说,让事实讲话,比什么都强。
(十四)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原文释义】
孔子说:“君子为人庄重而不与人争高下,与人为善友好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学习笔记】
梅花,是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的花中君子。有两首著名的咏梅词,由于时代不同,寓意也有所不同,但都歌颂了梅花的傲骨精神,现将这两首咏梅词敬录于下,供读者品味。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十五)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原文释义】
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发生过错的事,是很少见到的。”
【学习笔记】
约束的对立面是放纵。因为放纵自己而产生过错的事,真是太多太多了。
(十六)子曰:“君子周急不济富。”
【原文释义】
孔子说:“君子周济急需的人,不给有钱人添富。”
【学习笔记】
雪中送炭,助人于困难之际。锦上添花,则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十七)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原文释义】
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显得粗俗,文采超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与质朴搭配得当,才有君子风度。”
【学习笔记】
质朴与文采,本来都是良好的素质,但如果顾此失彼,搭配不当,反而会出现不良效果。搭配得当,则风度翩翩,仪态万方。正如化妆师根据年龄、胖瘦、体型、场合的不同,掌握好一个“度”字,不论浓妆,还是淡抹,都能恰到好处。
(十八)子曰:“过犹不及。”
【原文释义】
孔子说:“过头与不足都不好。”
【学习笔记】
思想上不能有片面性,言行适度,不走极端。
(十九)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原文释义】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了!民间缺少这一道德,已经很久了。”
【学习笔记】
中庸之道,不走极端是好的,但如果过于强调,则偏于保守,不利进取。如经济上,不大起大落是对的,否则“大跃进”成了大倒退,头脑发热必然带来客观规律破坏,然而不冷不热的缓慢速度也不可取。应该科学分析,稳中有进,不过热,也不可不热。
(二十)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原文释义】
孔子说:“人能弘扬真理,不是真理弘扬个人。”
【学习笔记】
这一章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力量再强大,如果人的主观上不努力,仍将无济于事。正如学校同一个班级,老师上课,学生受到的教育一样,但由于各人的主观努力不一样,成绩差异就很大。
(二十一)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原文释义】
孔子说:“上天赋我道义,桓魋能把我怎么样呢?”
【学习笔记】
据《史记》记载,孔子经过曹国来到宋国,与弟子在大树下讲学。宋国贵族司马桓魋要加害孔子,弟子们劝孔子赶快离开树下险地,于是孔子说了这一番话。孔子正大光明,理直气壮不惧怕暗算。
(二十二)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原文释义】
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又问:“不忧愁,不恐惧,就算是君子吗?”孔子说:“反省自身不因过错而悔恨,还忧愁惧怕什么呢?”
【学习笔记】
自我反省不感到有内疚,则处变不惊,遇事不慌。犹如远洋海轮停泊港口,有铁锚牢牢系住,不怕狂风恶浪。
(二十三)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原文释义】
孔子说:“君子心态平坦开阔,小人心中长怀幽怨。”
【学习笔记】
清末先贤林则徐赋诗自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无私则无畏。他大义凛然,在总督邓廷桢的协同下,毅然决然收缴殖民主义者230万斤祸国殃民之鸦片,在虎门付之一炬。大长中国人民志气,大灭帝国主义威风,虽“闯下大祸”,革职查办,亦无怨悔。一个人,只要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过一些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
(二十四)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原文释义】
孔子说:“君子安详坦然,却不骄傲自大;小人骄傲自大,却不安详坦然。”
【学习笔记】
俗话说:“生平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安详、坦然,遇事不惊慌失措,也不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二十五)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释义】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字吧!即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学习笔记】
联合国大厦里,镌刻有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格言。1993年世界宗教领袖在芝加哥开会,提出两条“黄金规则”,其中的一条,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格言魅力如此之大,在于它的中心思想是提醒人们:要时时、处处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如果人人都这样做,那么社会是和谐的,战争将让位于持久和平。
(二十六)不迁怒,不二过。
【原文释义】
不把自己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犯过去犯过的过错。
【学习笔记】
人们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发怒的情况是常有的事,但不应把怒气转移到其他人的身上,特别是弱者身上。夫妻吵架,拿孩子当出气筒,对孩子心理上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二十七)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原文释义】
孔子说:“君子恪守正道,但不固执地拘泥于小节。”
【学习笔记】
顾全大局,不拘小节。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枝节问题上,灵活变通,必要时可以作一些妥协。
(二十八)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原文释义】
子夏说:“大节上不超出界限,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学习笔记】
世界上的事错综复杂,很多事都需要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原则问题,针锋相对;非原则问题,作些让步。达成协议,共创双赢,是最佳选择。
(二十九)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原文释义】
孔子说:“鄙陋的人可以同他一起侍奉君主吗?当他没有得到时,总忧虑得不到;当他得到以后,又忧虑会失去。如果忧虑会失去,他就什么事都会干得出来。”
【学习笔记】
目光短浅,自私心重的人,一般都存在患得患失的毛病。打个人小算盘,看不见大局,往往为小失大,见利忘义。
(三十)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原文释义】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自己能力不够。”
【学习笔记】
平时注意自身“充电”,一旦时机来临,就能派上用场。怕的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眼看幸运之神向你款款走来,但却不得不失之交臂,徒唤奈何!
(三十一)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原文释义】
孔子说:“不担心自己没有职位,担心自己没有可以站得住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具备有让人知晓的能力。”
【学习笔记】
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可以作为这段论述的注脚。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诸葛亮怀才不遇,隐居南阳隆中(今湖北襄阳西),但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关心时局变化。经好友徐庶的推荐,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为军师,位在关羽之上。关羽起初还有点不服气,经过一段实践,很快看出诸葛亮果然人才出众,才心悦诚服,齐心共创蜀汉江山。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崇高美德,千古传颂。
(三十二)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原文释义】
孔子说:“论文章学问,我跟别人差不多。论身体力行,我还没有完全达到君子的标准。”
【学习笔记】
孔子很谦虚,他学问高深,从者如云,却丝毫没有自满情绪。然而,他仍孜孜不倦,刻苦学习,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三十三)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原文释义】
孔子温和而严谨,有威仪而不粗野,沉着且安祥。
【学习笔记】
温和、安祥、威严而又令人亲近,是标准的古代君子形象。
(三十四)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原文释义】
子夏说:“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变:远看他庄重矜持,不苟言笑;贴近他和蔼可亲;听他讲话,又很严厉。”
【学习笔记】
外表印象是内在品德的忠实反映,有修养的人,里外一致,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并济,不走极端。
(三十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原文释义】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则相反。”
【学习笔记】
助人为乐,虽然是一项社会美德,但还要看助的是什么事?好事则助其成,坏事则劝其止。劝阻坏事,也是做了一件好事。
(三十六)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原文释义】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贪求满足,住房不贪求安逸,做事敏捷,说话谨慎,求教于道德高尚的人来端正自己的言行,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学习笔记】
生活上要简朴知足,工作上要勤恳严谨,思想上要端正言行,学习上要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