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原文释义】
孔子说:“早上听到真理,晚上死去都可以。”
【学习笔记】
追求真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死而无憾,是人类最崇高的美德。
(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原文释义】
孔子说:“千军万马中,可夺去其将帅,但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却不能强迫他改变意志。”
【学习笔记】
陈毅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雪中的青松,更显得坚强可贵。
(三)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原文释义】
孔子说:“天寒地冻,才看出松柏坚持到最后落叶。”
【学习笔记】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烧。”严酷的环境,更能考验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原文释义】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道德,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全仁义道德。”
【学习笔记】
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视死如归,英勇就义,实践了“杀身成仁”的崇高理念。刘胡兰烈士牺牲已63年,她的精神永垂不朽,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原文释义】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过得下去。譬如大车、小车没有车辕前横木两端的木销子,怎能驾牲口行走呢!”
【学习笔记】
孔子用通俗的比喻,说明人无信用,寸步难行。
(六)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原文释义】
孔子说:“仁离我们远吗?我想达到仁的境界,那么仁的境界就会到来。”
【学习笔记】
佛家有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说明为善为恶,存乎一念之间。只要下定决心,从现在做起,并坚持下去,就能“终成正果。”
(七)“唐棣之花,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原文释义】
有诗句说道:“唐棣树的花,翩翩摇摆着,哪是不想念你啊,你家太远了。”孔子说:“其实没有想念啊,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远的呢?”
【学习笔记】
孔子评论这一诗句,比喻“思仁”。仁非远不可及,只要一心向往,并付之实践,就一定能到达仁的境界。
(八)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原文释义】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
【学习笔记】
《论语》中,孔子对什么是仁?有多种答案。“爱人”是其中最简明的一种,也可以认为是孔子对仁直接下的定义。
(九)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原文释义】
孔子说:“如果下决心立志实行仁德,就不会去干坏事。”
【学习笔记】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立志于仁,等于在思想上建立了监督岗哨,一旦有邪恶的一闪念,就会被监督岗哨消灭。
(十)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原文释义】
孔子说:“当遇到需要实践仁的时候,即使有老师在场,也不必谦让。”
【学习笔记】
在维护道义面前,要挺身而上,不拘泥于礼貌小节。否则,名为谦让,实为退缩。
(十一)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原文释义】
只有具备仁德的人,才能以正确的态度爱人,以正确的态度惩治人。
【学习笔记】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用仁德为衡量标准,则是非善恶分得清,爱恨也分明了。
(十二)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原文释义】
孔子说:“所谓的仁,就是自己想办成的事,也让别人办成;自己想达到的目标,也让别人达到。能推己及人,可以认为找到通向仁的途径了。”
【学习笔记】
孔子提倡的仁,实际上是以人为本的博爱精神。只要人人都有一片爱心,作出爱的奉献,让世界充满爱,人类就会有一个美好的春天。
(十三)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原文释义】
孔子说:“遇到正义的事不敢做,是十足的懦夫。”
【学习笔记】
见义勇为的方法很多,不一定局限于同歹徒格斗。手机报警、当目击证人、保护现场等等,都属于见义勇为。如果什么事都不敢做、不想做,甚至偷偷溜掉,噤若寒蝉,做一个缺德的胆小鬼,必然内疚终身。
(十四)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原文释义】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记在心上。一方面为他们高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高寿而忧心。”
【学习笔记】
有一些做子女的,对孩子的生日记得很清楚,但却记不得父母的生日何月何日?更不用说“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了。当心!孩子会学样,长大了也不把父母放在心上。
(十五)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原文释义】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不过就是能养活父母。说到狗、马这些动物,都被人饲养。不尊敬父母,用什么来区别孝与饲养呢?”
【学习笔记】
子女对父母尽孝,除了物质上的必要保证而外,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瞻养,包括嘘寒问暖,就病送医,慰籍岑寂,天伦之乐等等。如果不住在一起,也要常回家看看。
(十六)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原文释义】
孔子说:“道路上听到又在道路上传开,是背离道德的行为。”
【学习笔记】
“文化大革命”中,小道消息传播谣言,通过大字报的转载,铺天盖地,掀起阵阵妖风恶浪,即是“德之弃也”的例证。
(十七)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原文释义】
孔子说:“外表忠厚实际同流合污的人,是道德的败坏者啊。”
【学习笔记】
有的坏事,正是依托与利用那些“好好先生”的是非不清,才得以通行无阻的。
(十八)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原文释义】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总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作伴。”
【学习笔记】
主持正义,往往会遇到一些非难。看似孤立,但好人总归居多数,随着时间的推移,阴霾将让位于晴朗的天空。
(十九)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原文释义】
曾参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果断,因为责任重且道路远。以推行仁德为自己的责任,不是责任重吗?至死方休,不是路途远吗?”
【学习笔记】
国家与社会培养人才,付出很多代价。尤其是知识精英,应当怀有感恩思想,义无反顾地挑起重担,回报奉献。如果把学到的知识,只作为自己贪图享受向上爬的资本,不顾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一心为己,则有悖于道德良知,为社会所不齿。
(二十)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原文释义】
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认为义在勇敢品德之上。君子有勇无义就会出乱子,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当盗贼。”
【学习笔记】
勇敢虽然不失为一项重要的品质,但必须受道义的约束,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义在前,“义”字后面跟上一个“勇”字,唱起来爱国热情激昂澎湃,有排山倒海的气势。
(二十一)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原文释义】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追求私利。”
【学习笔记】
义在利之上,还是利在义之上?这是君子与小人的分水岭。以海峡两岸的统、独之争为例:主张统一的人,大义为重,同属一个中华民族,没有任何理由分裂;主张台独的人,大部分是认识问题,只有一小撮死硬分子以台独为借口,大肆贪污盗窃,陈水扁就是一个代表人物。
(二十二)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原文释义】
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有一个中心思想贯穿其间。”曾参说:“是的”。孔子出去之后,学生们问曾参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曾参说:“老师的学说,概括起来即忠、恕二字啊。”
【学习笔记】
孔子的学说,内容很丰富。像群山,巍峨高大深邃。正如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不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是绝好的风景。孔子所提倡的:仁、义、忠、孝、信、恕等优良品德,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互相作用,又互为补充,成为一个整体。曾参认为“一以贯之”是忠恕二字,当然不会有错。如果那位弟子认为是仁义二字,也很贴切。
(二十三)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原文释义】
曾参说:“可以把未成年人寄托给他,可以把方圆百里的政务交付给他,遇有重大的事坚定不移去做。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学习笔记】
古代尺短,六尺仅等于现今四尺一寸四分,即138厘米。六尺身高指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