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原文释义】
孔子说:“子路,我教导你的内容知道了吧?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的表现。”
【学习笔记】
不懂装懂,打肿脸充胖子,是最不明智的表现。
(二)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原文释义】
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扰乱大目标的实观。”
【学习笔记】
学会忍耐,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大智若愚”,真正聪明的人,是不玩弄小聪明的。
(三)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原文释义】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会有近前的忧患。”
【学习笔记】
楚汉相争时,楚霸王项羽虽“力拔山兮气盖世,”勇冠三军,几乎每战皆胜,但终因缺少远虑,导致全军覆没。而刘邦有高级智囊人物张良的策划深算,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取得最后的胜利。
(四)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原文释义】
孔子对颜渊说:“如果任用我,就施展报负;如果不用我,就藏身民间。这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子路在一旁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您会与谁共事呢?”孔子说:“空手与虎博斗,不知深浅就涉水过河,死了还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同他共事的。我所共事的人,必须是遇事慎重动脑子想办法并取得成功的人。”
【学习笔记】
孔子称赞颜渊,子路有些不服气。怎么老师看不到我子路勇冠三军的优点呢?孔子直截了当回应了子路的提问:有勇无谋是缺点,不是优点;智勇双全的人,才值得称赞。
(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原文释义】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啊!有一位老百姓向我请教,我一无所知。于是我反过来向他询问事物正反两方面情况进行推断,得出答案告诉他。”
【学习笔记】
孔子博学多才,在当时是出了名的。但他不是“百科全书”,样样都了解,可是他有办法从不知推及已知。这就是通过询问,掌握已知推论未知。由已知条件求未知数XY,代数的方法,孔子也用上了。
(六)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原文释义】
孔子说:“卫国大夫宁武子,在政治清明的时候就聪明,在政局混乱的时候就装傻。他的聪明是可以做到的,他的装傻,别人是不容易做到的。”
【学习笔记】
愚不可及,实际上是外愚而内智。正因为外表看起来很愚笨,所以才能把精明隐藏得很深很深。
(七)樊迟问智,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
【原文释义】
樊迟问怎么样算聪明,孔子说:“做有利于民众的事,敬奉鬼神但要离开远一些,可以说是聪明的了。”
【学习笔记】
在科学尚不发达的春秋战国时代,迷信盛行,认为有鬼神存在。孔子则比较实事求是,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对不可知的东西,离开它远一些,保持距离,确为当时的明智之举。
(八)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原文释义】
子路问侍奉鬼神的事,孔子说:“待奉活人的事还没有做好,又怎能谈侍奉鬼神的事呢?”子路又问:“冒味地问一下,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还没有好好了解生,又怎能了解死呢?”
【学习笔记】
孔子虽然称不上唯物主义者,但也不是唯心主义者。从这段论述,可以看到他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
(九)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原文释义】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恐惧。”
【学习笔记】
智为先锋,仁为主体,勇为后盾,三者俱备,完美人生。
(十)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原文释义】
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流动的水,仁德的人喜欢稳重的山;聪明的人性格活泼,仁德的人性格安定;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学习笔记】
智与仁,表现形态各具特色,山水相连,动静结合。快乐的人必然长寿,长寿的人必然身体健康,笑口常开。故仁者必智,智者必仁。
(十一)子曰:“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智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智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原文释义】
孔子说:“用智慧得到的,却不能用仁德守住,即使得到必会失去。用智慧得到的,用仁德能够守住,却不能严肃治理,则民众不会尊重。用智慧得到的,用仁德能够守住,能严肃治理,却不按照礼的规范行动,还是没有达到完美的境地。”
【学习笔记】
智慧,是人类向大自然进军的先头部队,是社会发展的开路先锋。用智慧得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须要有道德、法治、礼仪等一系列措施跟上,才能守得住。
(十二)子曰:“不逆诈,不臆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原文释义】
孔子说:“不预先揣度别人有欺诈行为,不凭空猜测别人不守信用,却又能及时发觉别人的欺诈与不诚实,这样聪明的人,是很能干的贤人啊!”
【学习笔记】
处处、时时防范别人,活得很累,非仁者所为,然而,仁者并非可以任意欺诈的对象。仁者亦即智者,能够及时察觉对方欺诈不诚实行为,予以必要的防范与还击。
(十三)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原文释义】
子张问怎样是明察?孔子说:“像水那样浸透过来的谗言,对你有切肤之痛的诽谤,到你那里行不通,可以称得上你是明察的了。像水那样浸透过来的谗言,对你有切肤之痛的诽谤,到你那里行不通,可以称得上你是有远见的了。”
【学习笔记】
谣言止于智者。智者对于谗言与诽谤,不忧不惧,因为事实胜于雄辩。谗言与诽谤止于明察,而消声匿迹于智者的远见。
(十四)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原文释义】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安于长期处于贫困境地,也不安于长期处于安乐境地。仁者长期安心履行仁德,智者认识到履行仁德有长远的利益而安心履行仁德。”
【学习笔记】
仁者德高庄重,心态平和,有利于健康长寿,与人和谐共处。故真正的智者,必定亲仁、利仁。
(十五)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原文释义】
孔子说:“侍奉君子要防止三种过失:话没到该说的时候说出去了,叫做浮躁;话到了该说的时候却不说,叫做隐瞒;没有察颜观色却冒冒失失开口,叫做瞎子。”
【学习笔记】
慎言、讷言,不等于说话越少越好。该说的时候就要说,不该说的时候就不要说。
(十六)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原文释义】
孔子说:“可以跟他说却没有跟他说,就是失去人缘;不可以跟他说却跟他说了,就是失言。聪明的人既不失去人缘,也不失言。”
【学习笔记】
说话是一门艺术,要察颜观色,审时度势,掌握时机。
(十七)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原文释义】
孔子说:“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要求宽松,就会远离怨恨。”
【学习笔记】
对人严对己宽,容易结怨;对己严对人宽,远离怨恨。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则心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