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
今年11月,工信部发布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人形机器人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颠覆性产品。现在的人形机器人都能做什么,距离真正进入我们的生活还有多远呢?
“远征A1”:端茶送水走进家庭
上海一家企业最新研发的一款人形机器人“远征A1”,身高1.75米,重60公斤,公司创始人彭志辉是在网络上有着“野生钢铁侠”之称的硬核科技博主。
这款机器人全身有四十多个活动的部位,膝盖向后弯曲,“大脑”设在胸腔,全身搭载传感器,像无处不在的眼睛,仿真平台正帮助它迅速迭代。
相比于仅具有执行能力的传统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除了模拟人类活动,核心突破在于将通过搭载人工智能实现人机交互。既能够听懂人的语言指令,又能进行分析推断以及决策执行,因此在工业、医疗、教育、服务,甚至太空探索等领域被寄予厚望。
彭志辉透露,他们研发出的这款人形机器人,计划在2024年进入多个应用场景进行工作。他所在的这家企业2023年2月创立,仅用6个月就研制出第一款产品。速度的背后,离不开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孵化服务。
这家研究院属于新型研发机构,承担上海市人工智能领域功能型平台建设任务。遵循“高校创新策源、行业专家领军、产业团队落地”的发展范式,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已建立十余个研发中心,组建了近400人的科研与产业化队伍。
要想让人形机器人完成更多的工作,手的作用至关重要。技术团队没少在机器人的这双手上花心思,现在他们正在研发更新的手,每个手指如何开合,末端的触觉如何更精准。给手装上“眼睛”,机器人的手可以更精准地感知,从而增强机器人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