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龙年新春之际,小区附近的梅花又绽放了,伴随着横斜的疏影、悠悠的暗香,进入人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我很喜欢宋朝政治家王安石的这首咏梅诗,把梅花特征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生动而优雅。不过我觉得王安石说的是白梅,不然怎么觉得像白雪呢。我去过苏州邓尉山“香雪海”赏梅,漫山遍野灿烂如霞的梅花吐蕊,远远望去一片雪白的繁花,所以称“香雪海”。
梅花真不愧是报春的使者,她总是在数九寒冬中绽放冬天的童话,并预报春天的即将到来。
梅花喜欢雪,遗憾的是地处江南的申城很少下雪。即使如此,她也会在严寒里露出笑脸,迎着朝阳,在枝头灿烂地绽放,于万木萧瑟中写意一个红妆素裹,其美妍一点不逊色。
小区中有一棵蜡梅,金黄色的小花像铜铃似的挂在枝头。专业人士说蜡梅和梅花都带梅字,却不是一个种类,许多人都认为是梅花,搞混了。我觉得其实也没啥,大家都喜欢这两种梅,都是开在寒冬腊月或大雪纷飞的环境中昂首怒放,性格也都相仿。
数九寒天的梅,笑看世间、情深深、意浓浓,虽无桃花艳丽姿色,又无绿叶陪衬,但自有一身铮铮傲骨,所以博得人们普遍喜爱。
中华大地是梅花的发源地,国人对她赋予厚重的人格意义。有洒脱的仙气,也有隐逸的清气,更有坚贞的豪气。夫人也喜爱梅花,她是腊月生日,名字中也含梅字,更可贵的是从小就养成了如梅花般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咏梅的诗词,自古以来就不计其数,颂梅的曲子也不少。据记载上千年前的晋朝,就有人谱写了《梅花三弄》古曲,或笛子吹奏、或古琴抚弹,充分展示梅花的傲寒之气。人们喜爱梅花,除梅花靓丽的容颜给萧瑟寒冬带来生气勃勃,更在于她傲霜斗寒的性格。你看她“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种不争宠而于无声处凌寒昂首挺立,是多么难能可贵。千百年古诗词咏赞花的,数梅最多。一首首托物言志的诗词,蕴含无数人的情怀。
古时侯还常以梅花送给好友的习俗,“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折梅赠友,既是思念、更是比喻君子之交的高洁,因为梅花为誉为君子之一(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而且排名第一,可见其地位举足轻重。
更有甚者,宋朝的学者林逋,一生酷爱梅花。他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在杭州西湖的孤山隐居,房前屋后遍栽梅树,还养了几只仙鹤,他终身未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们就称他是“梅妻鹤子”。
林逋觉得梅花高雅、傲霜斗雪,合自己性格。他还写下了千古绝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在众多的梅花爱好名人中,最让人敬佩的还数一代伟人毛泽东。
毛泽东对梅花也是情有独钟,在他中南海居所前就栽种了数棵红梅树。每在日理万机之余,总抽空去赏梅,尤其是喜欢在雪天赏梅。他特别喜爱梅花傲霜斗雪的精神,还写下“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的豪迈诗句。
毛泽东生前到武汉时,总喜欢住在东湖的梅岭,似乎能终日与梅为伴,既高洁且清香。
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中,伟人的许多遗物如碗碟、茶杯、笔筒、烟灰缸等,均有梅花图案。甚至,在地毯、桌布、手帕上也有梅花图案。
毛泽东不仅写梅、赏梅,还很喜欢“听梅”,就是《红梅赞》这首歌,他常在饭前会后点这首歌听。“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这既唱出了梅花的高洁精神,也唱出了革命者的风范。我们在学生时代,几乎人人会唱《红梅赞》。
千百年来,国人都因梅花的气韵、习性而喜爱,我则认为这是因为中华民族骨子里就有梅花精神、梅花魂,而且经久不衰,世代相传。所以一代伟人才会写下脍炙人口、优美无比的《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龙年新春不用去公园,家园附近亦能赏梅,实在是件惬意的事,特用手机随拍与大家分享,也献给喜欢梅花的挚友。
—— 原“中国航天华东物资供销站”退休干部张朝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