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养老行业拿什么留住这些年轻人?

银发网 2024-08-30

转发自学习强国  来源:劳动观察  2024年7月31日  作者:郭娜 王嘉露 贡俊祺

  

  上海已经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可以预见的是,养老行业未来对高素质大学生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而对于手握高学历文凭的年轻人而言,他们最关注的是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能否安放得下他们的梦想,大学生在养老院能不能实现高质量就业。

  

  来了,能留下,才是长远。记者采访了几位已经干出了点“名堂”的大学生,也倾听了一些年轻人的困惑。他们提出的问题,需要整个社会和养老行业正视并解答。

  

  给机会:放手锻炼、出国培训

  

  年轻人来了,如何用好、留住他们?养老院也在探索。

  

  陆天一是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名毕业生。目前他正在三林镇常青养老院忙着培训一线护理员。“护理员的培训,从课程设计到实操安排,院里把这些事情都交给了我,虽然觉得有压力,但也有动力。”陆天一进入养老院后,先从护理员做起,各个岗位轮岗,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打磨,已经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了院长助理。

  

  陆天一在学校时,所学的老年社会工作、公共政策、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老年人心理学等课程打下了理论基础,他从大一开始在各个养老机构实习,又有了实践经验,这让他进入养老院后立刻就能上手,也扛下了挑战。

  

  “他还承担了夜里的行政工作,就是夜间‘小院长’,这个时段,养老院大大小小的事,都交给了陆天一。”常青养老院院长潘雪慧告诉记者,陆天一是养老院与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校企合作以来招聘的第一个毕业生。“一开始,大家都担心‘00后’大学生能留得下来吗?”潘雪慧说,事实证明,他不但可以,还做得很好。

  

  “专业人才不能浪费。我们要给机会,让他们历练和成长。”潘雪慧看着年轻的陆天一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2007年,“80后”潘雪慧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来到上海从事养老护理员工作。“那时候,一个月工资800元,管老人的吃喝拉撒,社会地位也低,我都不太好意思和别人说自己在养老院工作。”潘雪慧说,更致命的是,那时候自己看不到职业通道。“前些年,养老院也不知道怎么培养年轻人,一切靠自己。”几度想要放弃转行,但又觉得不舍得,潘雪慧自己去找培训机会,还去读了本科学位,去考证……

  

  靠着一股劲儿坚持下来的潘雪慧遇到了养老行业蓬勃发展和社会对养老人才的重视和支持。养老人才的机遇来了,潘雪慧希望年轻的陆天一能够抓住。“单靠他自己不行,养老院必须支持他,才能让他不动摇,持续地在这一行干下去。”

  

  系统内的比赛、智慧养老项目、技能提升培训……常青养老院将这些宝贵的机会交到了陆天一手上,他也不负所望,快速成长。

  

  “我们是天一的下限,不是上限,上限还有无限可能。”潘雪慧说,养老院正在为陆天一争取,希望明年能送他去日本培训学习,开阔眼界,学习最先进的养老理念。

  

  智慧养老,为大学生提供全新舞台

  

  在讨论“养老院拿什么留住年轻人”的时候,一个尖锐的现实问题无法回避:传统的养老服务“老三样”——擦身、喂药、理床铺,凭什么能留住他们的心?

  

  养老行业正在突破体力服务和身体护理的界限,老年人表达出了更多、更高层面的精神和心理需求。这些新需求为高学历大学生发挥所长提供了全新的舞台。

  

  福苑养老机构驻长宁区华阳路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85后”负责人戴鑫告诉记者,年轻大学生的到来会给养老机构带来更多活力。“年轻人让养老院有活力、有朝气,老人们看到他们就像看到孙辈,这也是一种情绪价值。”

  

  如今的养老机构还经常需要借助自媒体来传播各种各样的活动,而那些擅长使用新媒体的年轻人也能“反哺”到日常活动中,策划得更新颖更有意思。

  

  COS(角色模仿)世界名画、乘风破浪的奶奶们、轮椅上的露营……上海市杨浦社会福利院就是一个典型——由年轻人策划的一个又一个创意活动,为老人们的生活带去了新鲜和快乐,也使这家养老院成了网红,多次登上热搜。

  

  在智慧养老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年轻人的创新思维和专业技术能力越来越重要,他们的加入无疑将推动整个行业的升级。戴鑫认为,“科班出来的年轻人不仅拥有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能够快速学习、上手那些数字化设备,这让他们的职业发展也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养老行业出现了更多的细分领域,诸如老人陪诊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等新职业,需求也正越来越大。“养老服务行业从来都不只是‘伺候人’,它其实是一个充满爱心、专业性强、有发展前景的职业形象。”浦东新区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袁熙婕认为,“养老行业看似谁都能干,但要干得专业、让老人有幸福感、让家属放心满意,并不是一件易事。这需要掌握从生理到心理再到管理的很多知识和技能。”

  

  下一个“王程”会是谁,还要多久?

  

  王程,是上海养老护理员中的“明星”。28岁的他是上海首位作为重点人才引进落户的养老护理员。2021年,杨浦区出台《杨浦区养老服务护理行业拔尖技能人才扶持激励办法(试行)》,王程凭借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养老护理员职业竞赛的奖项、工作期间的突出表现等,成为该政策的第一位受益人。

  

  他的存在,让很多养老院的外来年轻人看到了扎根在上海这座城市的希望。同时也激励着养老行业里的大学生——我会是下一个“王程”吗?但现实是,在政策步子迈得更大之前,或许很难,摆在年轻人面前的职业天花板依然存在。

  

  “在群里,同学们有时候会讨论评职称的事儿。”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学生冯天麒告诉记者,他如果要走护理员专技路线的话,职称评定方面很难,但江苏等地已经放宽了很多条件限制。“我们也很羡慕,不知道上海什么时候能够跟进。”

  

  据记者了解,江苏省在2023年在全国率先建立养老护理职称体系,为养老护理人员照亮了职业发展方向。这一政策将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资格作为卫生系列的二级子系列,设初级、中级、副高级三个层次,对应名称依次为养老护理师、主管养老护理师、副主任养老护理师。在评审条件方面,综合考虑养老护理人才的学历资历、专业能力和业绩成果,在注重养老服务理论水平的同时突出一线护理实绩。在评价标准方面,根据养老护理工作特点,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历条件、护理水平、工作时长以及参与行业标准制定、项目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评价标准。

  

  按照这个政策,如果一位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入职养老护理行业,其专业能力和业绩成果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职称评审由初级到副高的年限最快是10年。

  

  “目前,整个浦东新区的养老护理员队伍中,也只有一位高级职称、十几位中级。评职称还是很难的。”潘雪慧感叹道。

  

  “如果上海也推出类似的政策,对我们这些科班出身的养老护理人才是非常友好的,职业通道打通了,对我们来说,心就更定了。”冯天麒说。

  

  在上海,护理员作为重点人才能够引进落户,突破了先例。更多年轻人也在期待着职称评定难题能够解决,打破职业天花板,让自己成为下一个“王程”不再是梦想。

  

  责任编辑: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