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围猛增,糖尿病找上门

银发网 2024-09-29

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关海霞  主治医师 傅晓莹

  

  近年来,“水桶腰”“将军肚”越来越多,且日趋年轻化。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超50%,6~17岁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达到10%,呈现出上升速度快、流行水平高、全人群受影响的特点。近日,深圳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团队解析了体重指数(BMI)和腰围增长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相关论文发表在《糖尿病肥胖与代谢杂志》上。

  

  研究人员采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China-PAR)研究的数据,共纳入5.4万人,并根据BMI和腰围的增长轨迹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随着BMI上升或腰围增长,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与腰围低增长组相比,腰围高增长组的糖尿病风险升高3.34倍,这一趋势在年轻人中更为明显。联合分析表明,BMI和腰围双双高增长的人,糖尿病风险增加2.96倍;BMI低增长但腰围高增长者也有较高的糖尿病风险(增加2倍)。

  

  由此可见,体重和腰围增长快都是2型糖尿病的“警示灯”。这是因为,BMI和腰围是衡量超重/肥胖和中心型肥胖的重要指标。肥胖引发糖尿病的机制可归纳为三点。

  

  增加胰岛负担。当脂肪蓄积增多甚至出现肥胖时,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效能下降。此时,机体为维持血糖平衡需要大量分泌胰岛素,胰岛功能逐渐耗竭。

  

  影响糖代谢。脂肪增多后容易沉积在肝脏、胰腺和肌肉等部位,并通过氧化应激、慢性炎症等机制影响上述组织器官的正常糖代谢功能。

  

  形成恶性循环。脂肪增多,特别是内脏脂肪蓄积者,可出现脂肪因子分泌失衡,导致健康脂肪分泌的瘦素和脂联素等减少,进一步恶化糖、脂肪和能量代谢,使人的进食饱腹感和满足感大大受损,形成“越胖越想吃、越吃越长胖”的恶性循环,维持血糖稳态的难度增加。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BMI和腰围水平是预测糖尿病风险的重要指标。上述研究进一步提示,同时动态监测BMI和腰围可能比单一指标更有助于预测2型糖尿病风险。

  

  如果BMI超过24、腰围超过90厘米(男性)或85厘米(女性),应进一步行空腹血糖或任意时点血糖筛查。如果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或随机血糖≥7.8毫摩尔/升,建议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检测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结果正常者,每3年筛查一次;若达到糖尿病前期,至少每年筛查一次。同时,超重/肥胖者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减少每日饮食总热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体力活动等,使BMI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

  

  需注意,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工作压力加重,中青年群体大多都存在偏好高热量饮食、久坐、熬夜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这会极大增加糖尿病风险。而中青年发病的2型糖尿病,代谢紊乱往往更严重,慢性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年龄提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因此,中青年人更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严格防控超重/肥胖,做到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