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 孜孜不倦行走在疫苗研制 征程中的科学家

银发网 2024-11-01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疫苗学与抗病毒策略研究  组组长、疫苗学党支部书记,知名疫苗学专家,长期致力于疫苗学和抗  病毒领域研究工作,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 为我国新型疫苗的应用基础  研究努力不懈,孜孜前行。近些年先后获得了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上海市科技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其团队也  获得了“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称号。

  




图片1

黄   忠

(1971.03—    )

 

受命危急  勇于担当

  

  经历“非典”后的 2008 年,手足口病在我国大规模爆发,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手足口病的防治成为家长们的迫切需求。然而,至今仍 然没有一种药物和疫苗能够有效应对手足口病。面对国家公共卫生需求, 时任美国亚里桑那州立大学传染病与疫苗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教授的黄忠,毅然放弃美国绿卡,于 2009 年初加入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组建疫苗学与抗病毒策略课题组,着手建立先进的病毒样颗粒基因工程疫苗研发平台, 从此踏上了与病毒和疫苗打交道的漫漫征程。

  

  科研之路从来都不是一路坦途,总是充满了荆棘和暗礁。手足口病疫苗的开发是摆在黄忠面前的第一个科研难关。病毒样颗粒外形与成熟的病毒相似,但不含感染性的DNA或RNA,高密度展示病毒抗原,具有构象 性表位,有效地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是目前研究中最理想的疫苗形式 之一。然而黄忠所熟悉的基于植物的病毒样颗粒表达系统因国内的研究条 件、气候和环境差异等遇到种种难题,这些问题均非一朝一夕能得以解决的。黄忠带领团队沉心应战,根据自己多年的科研经验将问题一一罗列, 并详细剖析推演各种解决方案的利弊,最后项目组果断决定建立新的蛋白表达系统,即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和酵母细胞表达系统。虽然这两种系统的开发已经有成熟经验可借鉴,但是对于一个刚创建的“一穷二白”的实验室来说却是一个全新的平台, 难度可想而知。

  

  从一支病毒和一管细胞开始,黄忠和团队成员夜以继日,潜心研究和试验,失败了重新再来,有进展了相互鼓励。手足口病基础研究薄弱, 没有蛋白,就自己制备;无法进行动物免疫实验,就联系外单位解决;没 有单克隆抗体,就自己摸索创建。功夫不负有心人,新的表达系统成功 建立,手足口病两大致病源人肠道病毒 71 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 A16  型(CA16)的病毒样颗粒顺利制备成功。此后,黄忠带领团队又马不停 蹄,经过 2 年的不懈努力, 手足口病的病毒样颗粒终于在酵母中实现了高 效表达,达到了提高疫苗产量和降低成本目的,为后续研制工作奠定了 坚实基础。

  

潜心研究  攻坚克难

  

  十年弹指一挥间,在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等突发疫情时,在诺如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进入人们视线时,黄忠与其团队坚守初心,撸起袖子一头扎进实验室,甘于寂寞,苦练内功,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疫苗的研发科研项 目。同时团队成员还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提升了中国科学家在疫苗研发领域话语权。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世界前沿领域,黄忠以科学家的信念和毅力攻坚破难,自 2015 年 4 月始,又踏上了诺如病毒疫苗的研制之路。 诺如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强,病毒变异快,感染后潜伏期短,且传播途径多样。尽管此前科学家一直在努力,但诺如病毒疫苗的研发还是难有突破。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黄忠领衔的科研团队另辟蹊径,联合安徽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集体攻关,大胆创新。团队采用了先进的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基于病毒样颗粒(VLP)的多价重组诺如病毒疫苗原型,并在酵母中大量扩增表达。历时四年,黄忠带领团队终完成了四价重组诺如病毒的研制工作,于 2019 年 5 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作为国家I类预防性生物制品正式进入临床研究。该疫苗理论上可以预防80%~90%的诺如病毒感染及其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获得临床许可价次最高的多价诺如病毒疫苗。

  

言传身教  严谨笃学

  

  黄忠研究员认为,一个好的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严谨、细致和耐心的工作作风;同时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当学生学术上的导师,还要当好学生人生路上的导师。在学生的眼中,黄忠研究员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者、 是一个严谨治学的智者、更是一个以行动表率的实干者。他的学生说,黄老师对每次实验都精益求精,对实验数据的要求近乎苛刻。只要有机会每次总是亲自上阵实验,并悉心指导学生采集、筛选和分析数据。对学生输出的实验报告,黄老师都要反复查看每个实验的原始数据、考证实验结果。 黄忠常对学生说,搞科研要严谨细致,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不耐烦。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组错误数据可能会让整个团队的努力前功尽弃, 甚至导致整个科研项目的失败。

  

图片2

黄忠指导学生做实验


  从只身一人回国组建团队,从空空如也的实验室伊始,黄忠研究员带着强烈使命感和为国奉献的抱负,披荆斩棘,从零开始 , 不断探索创新,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大平台上,躬耕不怠,十几年如一日,研发重要科研成果同时,还培养出了一批未来的中国疫苗学人才。黄忠研究员已培养了3 名博士后、10 名博士和 10 名硕士在内的一批专业疫苗研发人才, 他们之中有些已成为国内疫苗学研究领域内的青年骨干,有些学生在国内外的知名大学和研究所继续攻读和深造。他以渊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作风,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教育感染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他对学生的学习和科研以高标准和严要求,但他对学生总是温和耐心, 总以启发和引导, 引学生以大道, 启学生以大智。

  

践行责任  不忘初心

  

  黄忠一回国就向研究所党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从思想和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日常工作中,他处处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兢兢业业攻克科研难关。黄忠的这种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 和奉献精神也影响和带动了周围一批年轻人,团队内部形成了积极向上、 团结协作和严谨自律的良好氛围,锻炼出了一支有扎实科研素质也有拼搏精神的科技队伍。作为疫苗学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本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 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快疫苗的研制进程。

  

  黄忠研究员还发扬党员同志不怕吃苦不谈条件的精神,身先士卒,勇当时代先锋和模范榜样。2012 年他亲自带队前往柬埔寨,利用自身学术专长指导援助柬埔寨的手足口病病原体的分离鉴定工作,受到了卫生部和柬埔寨政府的高度评价。同时黄忠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2016 年成为欧美同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分会理事,认真策划活动,热心服务海归人员,充当起了留学人员与国内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助力海外人才的归国创新就业。同时他本着科学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所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为依托,积极建言献策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获得了单位和社会的高度认可,近些年先后获得了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上海市科技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面对着和家人的聚少离多,总有人问黄忠是否后悔回国。黄忠同志用他在支部微信群内分享的一句话作出了回答:“钱学森曾说:我怕再不回来就晚了,我不想只当祖国发展的看客。”这就是黄忠真诚而朴素的初心。科研创新无止境,为了抢占未来病毒疫苗领域的科技制高点,也为了公共卫生疾病预防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黄忠同志与其团队仍孜孜不倦行走着。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