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汇报
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徐俊,师从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德国神经生物科学家托马斯·苏德霍夫,研究干细胞外泌体多年。但苦于不谙市场,难寻项目商业化应用前景。
九硕科技负责人张红武,早前从事医药学领域,“懂科学家”,通过牵头高质量孵化器的建设,培育创新型公司。
两人相识,经过两年的概念验证,于去年孵出科技企业思德克索生物科技。孵化器通过投资的方式参与企业的成长,实现利益共享。不久前,企业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昨天揭牌的徐汇区第二批高质量孵化器中,九硕科技牵头的先进治疗药品创新中心孵化器位列其中,此外还有先进核能高质量孵化器、上汽安吉智能驾驶孵化中心等细分领域。
今年年初,徐汇区启动科创街区和高质量孵化器建设,目前已有19家孵化器启动建设、超220家企业入孵。“自上世纪90年代,上海就开始做孵化器。”徐汇区科委副主任虞蔚说,眼下再提“高质量孵化器”,指向更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一套依赖房租、传统服务的固化盈利模式,显然不够用了。通过投孵联动的方式,一方面孵化器本身与企业形成深度的绑定,陪伴式成长;另一方面,孵化器也能更科学分析入孵企业整体情况、发展前景等,保证孵化效益。”
双向赋能
作为先进治疗药品创新中心孵化器,张红武与团队在做两件事:一件是引入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链生态;另一件,发掘早期项目,为入孵的“种子选手”建立完整畅通的投孵联动模式。
两者,恰恰也是双向赋能的。“从0到1,不仅需要有科研成果,还需要有比天使投资更早期的种子资本的进入,并且给予科研项目长期不懈的上下游资源扶持。”张红武说,科研成果才有可能避免在转化初期“夭折”,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
“我们面对两头,一头是促进高校院所成果转化的需求,另一头是挖掘应用端的创新需求。”张红武说,之所以落址徐汇源于两个优势,一是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二是三甲医院多,“源头创新和产业链创新在这里能够形成联动”。
他也认为,孵化器需要一套可持续的盈亏平衡方法。因此,团队主动布局投资功能,打通投资收益路径。
比如前期的筛选——不是所有项目都能进入孵化器。概念验证,是筛选和孵化项目的门槛,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点智成金”的关键一环。
又如专业服务的提供,高质量孵化器进行机制创新,探索如何批量化地进行概念验证,并与院校以合作开发的形式进行技术交易。此外,还针对早期项目投资,试水通过分步退出实现盈利等。
盈亏平衡
当前,徐汇区正打造成果转化高地。夯实成果转化体系“四梁八柱”,初步形成“1中心—6街区—N孵化器”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集聚科创资源、激活科创要素、塑造创新生态。
比如针对综合型孵化器多,在孵企业分布的行业领域普遍较为分散,短期内难以聚焦,徐汇区打造新兴垂直领域孵化器。孵化器本身的前瞻性选择,也使其能够引领行业趋势,推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今年初揭牌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位于漕河泾AI公园,是徐汇区第一批高质量孵化器,汇聚了一批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科学家、创业者,已入孵企业和项目逾10家。
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相关负责人汪兵举例,有研发“仿生眼”的企业,有做智能柔性关节、电子皮肤、智能灵巧手的,还有聚焦机器人本体的、专注于算法的。“孵化器通过提供平台运营、技术服务和投融资服务,推动人形机器人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品落地。”眼下,孵化器正筹备设立孵化器基金与产业化加速基金,这将为创新项目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和发展机会,也帮助孵化器探索可持续营收模式。
比如,正在形成的专业化服务——一体化共性服务平台,集成3D快速响应中心、人形机器人超市以及专业的人形机器人研发测试场。“未来,企业在孵化器内就可以通过超市‘货比三家’采购到需要的零部件。”除了入孵企业,也向漕河泾园区有需求的企业开放。“我们希望围绕硬科技平台提供专业化、高增值的服务,推动实现平台盈亏平衡。”
眼下,徐汇区也正搭建孵化合作网络,促进投资基金与孵化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参与进来,集聚更多早期投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