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一家的革命情怀

银发网 2024-12-26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31周年。他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家,中国人民的大救星,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辛万苦、前仆后继,建立了新中国,使饱受压迫奴役的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从此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如今,在中华复兴的征途上,我们格外缅怀一代伟人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与上海有着难以割舍的缘份,前几年我曾特地去上海静安区茂名北路的甲秀里“毛泽东旧居",缅怀伟人一家的革命情怀。

  

6171c62efbd443daff538771649f4d2


a49dd55ee87e2391039f5ced698bb7f


  1924年2月,毛泽东来到上海,在担任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职务同时,还在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被委以重任。他的才干得到初步施展,成为中央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中心人物。

  

  毛泽东在上海环龙路44号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主持工作(现在是南昌路188号),离住所甲秀里约1公里。每天往返工作很辛苦,但家庭生活却是十分快乐。

  

09ae5ce53d4d2b262720391e99af27b


f974b69b3fba0263482f6d2f3bf3ed3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1919~1920年,毛泽东三次到上海。他欢送赴法国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并开展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宣传活动。多次与陈独秀探讨马克思主义,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并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初心。1920年5月从上海回到湖南后,确定了共产主义信仰的毛泽东着手组建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他代表湖南组织到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而后,他的革命事业就和上海这座城市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8400ec448b8fae1ce2d87af04237124


  上海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为关注的地方,甲秀里则是毛泽东一生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

  

  1924年在上海的峥嵘岁月中,英俊潇洒的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

  

107d1c165de8bb39e3cf602183ec18c


  这是1924年5月5日,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在孙中山寓所(今香山路7号),举行庆祝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三周年纪念活动的集体照。

  

59be0830006cb7cd7f4744cde91fd50


  1924年6月端午节前后,杨开慧和母亲带着两岁多的毛岸英和抱在手中的毛岸青,从长沙来到甲秀里一直住到年底。

  

  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与斯诺夫人海伦.斯诺谈话中说,这段日子是他一生中“最安定、最富有家庭生活气息的日子。”

  

50b579688cebf44a72bf9171747f09b


  杨开慧除担负家务外,还帮助毛泽东整理材料、誊写文稿等,还受毛泽东委托,去小沙渡路工人俱乐部工人夜校讲课。

  

  夜校就在苏州河边,对岸是一片荒凉的潭子湾,夜晚冷冷清清。她每周抽出两个晚上去上课,风雨无阻。起初,她讲的湖南话,上海工人听不太懂。她便耐心地一字一句慢慢讲,直到工人听懂为止。毛泽东有时还抱着毛岸英,在课堂听夫人上课。

  

205f214cd65d4eb444c8f4adb81b80f


5adcb6801e15db1030260b2ff8446ce


  1924年6月至12月,毛泽东同夫人杨开慧、两个孩子毛岸英、毛岸青以及岳母向振熙一家五口就居住在这所石库门房子里,而且这里也是毛泽东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

  

b5f93b6f5c427e63758356f2639a9c5


  前厢房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卧室。

  

8554f4073dfe1a23898fa2b4c3dcd89


  杨开慧在毛泽东早期情感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她出身书香门第,既是毛泽东早年革命伴侣,也是位贤妻良母,同时也是最早的女党员之一。她短暂的29岁历程,是与我党波澜起伏的革命斗争史紧紧相连的,她也是毛泽东追念不己的最爱。

  

86db7d900dc84426e6d68db77f3fe29


  后厢房是杨开慧母亲向振熙的卧室,由她帮助照顾年幼的毛岸英和毛岸青。

  

cfbc2b63dc664375059f3401370e86f


e7639c03c9c52d26fa87458fd65138d


  毛泽东旧居当年是法租界慕尔鸣路甲秀里318号,现在是静安区茂名北路120弄7号。这是一幢石库门房子,有天井、客堂、前楼和厢房等。

  

  1924年毛泽东到上海,除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协助陈独秀处理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外,还参与领导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为维护国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2defbdba221d31edb09fe3b6436e4cd


  1924年底,杨开慧又随毛泽东离开上海,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还创办了20多所农民夜校,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号召大家起来,推翻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

  

90c5f15f5862703ffb064e80c81784e


  1950年、1982年和1990年,在湖南板仓杨开慧故居先后三次,发现杨开慧手稿和遗物。

  

  从这些泣血的珍贵文物可以看到,杨开慧和毛泽东的夫妻情感是多深厚。

  

  1923年冬,毛泽东作为中央局执行委员,离开长沙去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临行前写下“挥手自兹去,……热泪欲零还住。……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要以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毛泽东不忍离开爱妻,但为了革命事业,仍需去奋斗。期待胜利后再与爱妻比翼双飞。

  

094bab758c90af13360231f417c905a


  谁知道1927年,毛泽东与杨开慧分别后竟成永诀。

  

  杨开慧当时留在长沙,带着三个孩子进行地下工作。她时刻牵挂思念着在白色恐怖下斗争的毛泽东,她在后来被发现的手稿中写道“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她不仅是思念,而且非常担忧,深知毛泽东为了革命不屑生活琐事,不会照顾自己,所以,迫切想到毛泽东身边,还表示“我一定要同他共这一命运!”

  

  不料她1930年10月24日被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并表示“要打就打,就杀就杀,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在1930年11月14日被敌人杀害。

  

  当时,在井冈山的毛泽东得知噩耗后,悲痛欲绝大哭一场。

  

fbd291a2a39ca8cb550c27e526d65e0


  “他是幸运的,能得到我的爱,我真是非常爱他的哟!……谁把我的信带给他,把他的信带给我,谁就是我的恩人。”

  

  这段话是杨开慧与毛泽东1927年分别后所写,字里行间无一不透露出她对毛泽东深深的爱恋和思念。而此时,距离她牺牲只有10个月。更让人扼腕叹息的是,多年后这封信在杨开慧故居被发现时,毛泽东已不在人世,他始终没有看到这封爱妻的家信。

  

  不少参观者及笔者在这里读到这封情真意切的家书,禁不住红了眼眶。这封信背后,不仅是儿女情长,更是毛泽东一家为中国革付出的伟大牺牲。毛泽东一家先后为革命牺牲了6位亲人,其中包括自己大儿子毛岸英。

  

80f9fa58cf11e4164e46bf090068c28


  毛泽东和杨开慧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

  

  说他们平凡,是他们也有恋情、夫妻情、儿女情;说他们伟大,是为了革命他们付出艰辛和生命。

  

  他们在一起生活既是短暂的也是永远的。

  

  说短暂,他俩常离多聚少;说永远,是毛泽东从未忘记爱妻,而是深藏心中,提到杨开慧,毛泽东总是“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就是一代伟人的真实情感,我们将世世代代永远铭记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b0fcb14fcc2c75f3f829f1032cb2caa


—— 原“中国航天华东物资供销站”退休干部张朝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