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复合材料智能制造与装备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先进纤维复合材料设计、制造和装备技术等基础研究与应用工作。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 151 人才工程人才,研究成果荣获 16 项行业奖励。
祝颖丹
(1977.07— )
祝颖丹和复合材料的“结缘”,来自于研究生期间在一家企业的实习, 实习当中,她发现这类材料在空天地海各个方面都能大显身手,更让她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就是它了”祝颖丹暗暗对自己说,然后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复合材料的探索路。
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10 余年的科研生涯中,作为复合材料智能制造与装备团队负责人,祝颖丹在大局意识、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引导下,带领团队创新拼搏,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取得了不斐的成绩。
祝颖丹在复合材料学术会议上作报告
祝颖丹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
轻量先锋,引领技术
2009 年,中国科学院以宁波材料所为主体,部署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行动计划,开展基础材料、成型工艺、制造装备和应用技术等多方面的工作。 祝颖丹带领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技术研究,联合奇瑞、吉利、长安等汽车主机厂先后研发出五代碳纤维复合材料示范电动车,实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到整车身正向研发的跨越,引领了我国汽车工业复合材料轻量化技术的发展。其中与吉利合作研发出国内首款基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特性和整车自主正向设计的新能源汽车G10-F, 2018 年 11 月入选“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型展览”。从最开始的外覆盖件替代式设计制造,到车身主结构件替代式设计制造,再到整个复合材料白车身的正向设计制造,祝颖丹及其团队的研究为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的产业化应用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制造、装备和性能评价等成套技术经验,开启了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的新起点。
临危受命,突破封锁
2018 年4月,祝颖丹临危受命,接受了特种热塑性预浸料的攻关任务。 由于涉及专业领域多、技术含量高、研发难度大,特种热塑性预浸料技术一直被外国公司垄断,在这样的背景下,祝颖丹带领团队刻苦攻关,在多次面临着困境以至成员们深感无望又无助时,她总是冲锋在前,常常为解决一个难点废寝忘食,为验证一个新方案通宵试验。17个月的披星戴月, 17个月的全力攻关,在深度融合基础研究、工程化技术和集成创新后,他们终于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解决了特种热塑性碳纤维预浸料制备和装备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特种热塑性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生产能力达 15 吨 / 年,自研预浸料产品通过第三方工艺验证,产品整体性能与国际行业标杆同规格产品相当,实现了该类材料的进口替代和自主供给。
虚心治学,培养人才
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祝颖丹坚持“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严于律己,虚心治学,力争为青年学生提供前沿、宽广的研究空间和科研平台, 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创新研究,对他们的成长总是加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护,教会他们科研方法,更教育他们做一个正直有用的人。在十多年的科研教学中,她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 50 多名。
与此同时,她还不忘回馈社会,她带领团队科研人员举办“复合材料 制造与装备高级研修班”,教授复合材料的设计、制造、评价等内容,形成了完整的复合材料技术链条,为促进复合材料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称赞。
荣誉属于过去,奋斗创造未来。祝颖丹将继续带领团队在复合材料领域潜心笃志,扬帆前行,为中国复合材料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