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辽阳人,我国著名生态学家、可持续发展科学家。 1982 年在大连轻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85 年在国防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1991 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 1993 年获“欧洲共同体居里夫人博士后奖学金”,在荷兰自由大学经济学院和环境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任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赵景柱
(1958.06—2021.08)
在一片沼泽荒滩中,建起了城市环境所
他是一名拓荒者。
2006 年 3 月,从云南丽江结束挂职的赵景柱,回京还没休息几天,就接到通知,要负责筹建城市环境所。他没有推脱,欣然受命,开启了“从 0 到 1”的艰苦筹建,从此离家一干就是十五年。
彼时的厦门市杏林湾还是一片沼泽荒滩,零星分布着农田、鱼塘和鸭场,周边没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没有基本的生活配套设施,更没有像样的办公场所。在东渡临时租用的旧房子里,赵景柱一笔一画地设计了城市环境所的建筑景观。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叶草都成了拓荒者的见证。
城市环境所园区规划占地面积 200 亩,建筑面积 6 万平方米,工程总造价不到 1.59 亿元,相当于每平方米不足 2600 元,这在建材价格和人力成本急剧飞涨的 2007 年、2008 年,实属罕见。
没有水、电、空调、电梯,开始了科研工作
在城市环境所,有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的“820 精神”。那是 2008 年 8 月 20 日,当时园区尚未建设完成,还没有水、电、空调、电梯,赵景柱决定按原计划时间,带领第一批人员,在满是蚊子的艰苦条件下,开始了科研工作。
城市环境所正式成立后,赵景柱开始了“双肩挑”,白天做行政管理, 晚上做科学研究,力求做到两不误。
城市环境所忠诚尽责的所训精神
他是一位多产的科学家。早在 1992 年,赵景柱作为我国代表团专家组组长,出席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回国后,他负责协调起草《中国 21 世纪议程》,将新兴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践,提出了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领域与实现路径。《中国 21 世纪议程》于 1994 年 3 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布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的国家。他不仅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生态环境综合影响评价报告作出了重要贡献,还组织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生态风险与综合评估工作。
他创新性地提出了景感生态学理念,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并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融入景感生态研究中。在雄安、粤港澳、厦门、平潭、阿尔山、大运河,处处留下了赵景柱的生态管理智慧。
他执着于科研,对于科技评奖却态度淡然。2008 年,赵景柱参加厦门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评选。当得知一位基层科技工作者和他一起进入最后一轮评选,他毅然主动退出。
他走得那么匆忙
2021 年 8 月 4 日,他因病在北京逝世。几乎每一个熟悉他的人,在惊闻他骤然离去的消息时,都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帧画面:在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的树林下、草丛中、流水间,总有他躬身义务劳作的身影。
赵景柱同志疫情期间坚持在园区义务劳作
“惊雷忽作大河哭。景柱别,自悲苦。犹记丙戌,创所自东渡。泼墨挥毫当日事,人不见,空留书。忠诚尽责所训出。起宏图,上征途。景感生态,科技创新足。园中情长生草木,怀千古,记当初。”崔胜辉研究员惊闻噩耗,赋词一首《江城子 ·沉痛悼念赵景柱所长》。
2021年的城市环境所毕业篝火晚会,有一道抢答题:第一任所长是谁, 由于太多人同时抢答,主持人提议大家一起喊出他的名字,“赵景柱”三字顿时响彻夜空。
斯人虽已去,但这里的一草一木不会忘记,人们更不会忘记。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