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3月31日电(记者 张建松)3月30日,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主办的“北斗三号首发试验卫星在轨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
李德仁院士、杨长风院士、薛永祺院士、金亚秋院士等学界泰斗,北斗工程系统核心专家,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百余名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北斗卫星研制历程,探讨下一代北斗系统发展的关键技术路径与创新方向。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院士表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是我国航天科技领域的标志性成果。首颗试验卫星成功发射以来,北斗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已实现全球组网、高精度服务,成为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千行百业的“国之重器”。
中国科学院重大任务局光电空天处李自杰处长表示,中国科学院作为北斗研制的“国家队”,将持续深化基础研究与工程化应用协同,为北斗系统迭代升级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空天海洋处毕聪处长表示,上海将依托科创中心优势,推动北斗与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多位院士及专家围绕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展开深度研讨。李德仁院士提出,北斗与遥感、通信的深度融合,将推动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助力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发展。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卢晓春副主任和上海司南导航王永泉董事长,则分别介绍了北斗参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大会工作情况、以及北斗全球产业应用推广的成效和未来机遇;北斗卫星总师林宝军做了“基于功能链的导航卫星工程及创新成果”专题报告。
与会专家学者还就“导航技术发展与应用愿景”等议题展开热议。专家们一致认为,随着下一代系统研发的全面启动,中国北斗将继续以创新为引领,为全球用户提供更精准、更可靠的时空服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