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养心指南:阳升气动时,宜清养护心

银发网 2025-06-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作者:王虹 上海市护理学会

  

  初夏养生重在“养心为先”,饮食以清淡、甘凉为主。起居应早睡早起,顺应阳气升发;适度午休尤为重要。可适量运动出汗,促进阳气生发,切忌暴晒与剧烈运动。慢性病患者需防心烦易怒、失眠出汗等“心火旺”表现。

  

  初夏,是春夏之交,气温上升、湿热渐重,人体阳气逐渐外泄。中医认为“心通于夏气”,此时养生宜以养心为核心。下面带你从饮食、作息、情绪三方面开启初夏健康之道。

  

  饮食清养:益气养心,淡补为宜

  

  初夏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忌油腻辛辣,避免助热生湿。适宜多吃应季蔬果、健脾化湿的食物。

  

  推荐食材:主食类:绿豆、薏米、小米;蔬果类:苦瓜、黄瓜、莴苣、西红柿、樱桃;动物类:鸭肉、鲫鱼、鸡蛋。

  

  食养建议:早餐可喝小米粥加枸杞,养脾护心;午餐多食苦味菜,如苦瓜炒蛋,助泻心火;晚餐忌大鱼大肉,以易消化为宜。

  

  推荐茶饮:荷叶山楂茶:消暑去腻,降脂通便;菊花麦冬茶:养肝清心,预防上火。

  

  王虹(1989—),女,护师,本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脑胸外科护士,主要从事临床护理。

  

微信图片_20250625140835

图源:图虫

  

  起居调养:顺应阳长,午休护心,初夏阳气渐旺,人体生理状态由“藏”转向“泄”,此时起居应顺时作息,助阳生发。起居建议: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伤阴;中午小憩15~30分钟,有助于心脏养护、缓解午后疲劳;洗澡不宜水温过高,避免汗后吹风着凉。着装:选择宽松、透气、吸湿性好的天然材质衣物(棉、麻、丝)。早晚温差大时注意增减衣物,尤其护好肚脐(神阙穴)和背部(督脉所在)。环境:居室保持通风、凉爽、干燥。空调温度不宜过低(26~28℃为宜),避免直吹。可适时开窗,利用自然风降温除湿。

  

图片2

图源:图虫

  

  小贴士 可在中午用温水泡脚+静坐冥想,有助于心神安宁。

  

  情志调养:养心神,防心火。初夏炎热易生“心火”,表现为烦躁、口渴、失眠、出汗多等。中医讲“心主神明”,心神不宁易伤阳、耗气。

  

图片3

图源:图虫

  

  调神小方法:晚饭后散步30分钟,舒缓心情;可练习八段锦、太极等舒缓运动;睡前用薰衣草+陈皮香囊安神助眠。

  

  推荐安神食疗:酸枣仁百合粥:养心安神、改善浅睡易醒;龙眼莲子汤:益气补心,缓解心悸心慌。特殊人群提示,老年人:初夏气温波动大,避免早晚温差引发血压波动;饮食宜软、熟、温,忌凉食与冷饮。青壮年:不宜剧烈运动后立即吹空调;睡前不宜看手机过久,避免耗伤心神。

  

  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避免烈日暴晒、闷热作业;及时监测血压、体重、水肿情况。

  

图片4

图源:图虫

  

  推荐一道养心祛暑汤:莲子百合绿豆汤,材料:绿豆50克、干百合10克、莲子20克、冰糖适量;做法:绿豆煮开后加莲子与百合,小火慢煮40分钟,最后加冰糖调味;功效:清心安神,清热解暑,润肺养颜。初夏虽不似盛夏酷热,却是阳气最易外耗、心神最易失调的时节。顺势而养,淡而不寒,静而不倦,方可“无病一身轻”。愿你在万物繁茂的初夏里,收获阳光与宁静,健康与清凉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