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院士讲科普)-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 涌

银发网 2025-09-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5年08月02日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023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回信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希望你们继续发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

  

  深入城市乡村开设讲座,为青少年撰写科普读物,通过短视频向广大网友传播科学知识……两院院士不仅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也是进行高质量科普的重要群体。本版今起开设“院士讲科普”栏目,邀请两院院士结合重大科技项目、社会民生热点等撰写科普文章,解读科技趋势,介绍前沿新知,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栏目首期推出整版特别报道,5位院士讲述多年参与科普工作的心得。

  

  2、做科普要有对象感  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  涌

  

  我从事化工领域研究几十年,80多岁从教学科研一线退下来后,继续忙碌在科普第一线。做好科普,要有对象感。要明确对谁做科普,他们真正喜欢和需要什么内容。

  

  面向少年儿童做科普,就要在他们的心里种下好奇的种子,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对于青年人,则要深入浅出地介绍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和贡献,让他们热爱自己的专业和职业。以我所研究的化学工程领域为例,很多人会存在误解。实际上,这是一个神奇的学科,通过化工合成,我们可以创造出许许多多新物质。为此,我们耗时6年,制作了系列科普视频《探索化学化工未来世界》,让更多人了解、热爱这个学科。

  

  面向企业家做科普,要让企业家充分认识科技的作用,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部署落到实处。而如何让领导干部更加及时掌握发展中的新事物和新知识,同样很关键。

  

  面向百姓的科普,则要结合他们关心的问题和生活中的新情况。比如,有网友提问,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用充电桩好还是换电池好?像这样的问题,其实都需要科学家和专业人士来解答。我自己也开通了短视频账号,希望以更新潮的方式,向更广泛的群体进行科普。能源转型、循环经济、石墨烯、创新思维,聊的话题很丰富,这个没有围墙的科学“课堂”经常“挤”满了“学生”。

  

  有人问,人工智能时代,科普还重要吗?我觉得虽然知识随手可及,科普依然非常重要,而且不可或缺。尤其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更要传播科学精神、培养科学素质,帮助大家形成能辨别人工智能的回答是否正确的批判性思维、追根究底的第一性思维,让伪科学失去市场。当然,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模型提供了新的手段,充分利用,就可以成为科普的好帮手。科普不是“翻译”,而是再创造,也需要创新。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希望越来越多人参与科普、创新方式,齐心协力推动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分享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