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临照 (1906年8月28日—1999年7月26日),江苏无锡人。192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物理系;1934年—1937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CareyFoster 实验室做研究工作;1937年回国后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1960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60年以后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并兼任副校长。
钱临照
(1906年8月28日 —1999年7月26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寇入侵东北三省。在东北大学任教的钱临照一时间流离失所,回到北平被严济慈收留。
钱临照非常想去严济慈主持的北平研究院物理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前身)工作,无奈严济慈手下已有4名助手,名额满员。
此时的钱临照已经结婚成家,为了养家糊口,他在上海工部局所属的电话局里谋到一个技师的职位,月薪160元。这在当时属于“外企”的高薪工作,待遇相当丰厚。
没想到,当钱临照向严济慈辞行时,严济慈却问他是否愿意留下来担任半时助研的职位。所谓半时,薪资也只有一半, 一个月才40元。面对这样的待遇水平,钱临照毫不犹豫答应下来。后来他说:“不要说40块钱,4块钱都乐意!”
就这样,日子虽然清贫,钱临照却得以继续从事自己心爱的科学事业。 1934年,钱临照考取中英庚子赔款留学资格,辞别严济慈赴英留学。
1937年春,英国导师告诉他,可以申请答辩了。面对唾手可得的博士学位, 钱临照却倔强了一回:他婉言谢绝导师的建议,放弃了学位!这令导师大惑不解,写信给严济慈询问情况。
收到严济慈来信后,钱临照据实以告。原来,实验室的一位印度同学, 虽然做了很好的工作,却被导师拒绝答辩。他伏桌哭泣的画面令钱临照难以忘怀。钱临照认为,这是赤裸裸的歧视。而当时的中国也处于半殖民地状态,跟印度半斤八两。此事大大伤害了钱临照的自尊心,他坚决放弃学位,在给严济慈的回信中称:愿意回国后拿中国的学位。
可惜,当时中国尚无学位制度。其实,钱临照在出国前已经跟随严济慈做了两年多研究,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若是当时的国立研究机构能够授予学位,他无疑有机会成为中国的首批“土博士”。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终于颁布了学位法。钱临照在回忆录中写道:“而今我垂垂老矣,忝为人师,做博士研究生导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