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承宗(1911年9月5日—2011年5月27日), 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1932年从上海大同大学毕业;1934年—1946年在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工作;1947年赴法国留学,获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 同年秋天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放射化学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两个研究室主任;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受聘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首任主任;1961年借调到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铀矿选冶研究所兼任副所长;1978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1980年创办合肥联合大学,出任首任校长。
杨承宗
(1911年9月5日—2011年5月27日)
杨承宗留学法国巴黎大学时,他的导师正是居里夫人的女儿——伊莱娜·约里奥-居里。他们夫妇非常赏识杨承宗。对于分离难度极大的镧和锕, 杨承宗选择用离子交换法来做,很快就顺利完成了实验。回国前夕的一天, 约里奥-居里夫人看见他在实验室整理东西,便走过来亲切地说:“杨啊, 实验室的钥匙就不要交还了,回去留个纪念,居里实验室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着!”
回国后,为了开展国家急需的、稀有的中子源——放射性氡同位素研究,杨承宗独自承担了最危险的实验步骤,结果右眼受伤,几近失明。
1961年春天,正当杨承宗摩拳擦掌,准备在自己担任首任系主任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大干一番时,二机部部长刘杰亲自找到他,要他到五所工作。
这让杨承宗十分为难,他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愿以绵薄之力为国家培养青年人才”的表态言犹在耳,此时怎能离开?
但随后,刘杰安排杨承宗去五所“看看”。这一看,杨承宗发现, 这个上千人规模的研究所,图书馆藏的有关铀化学的书籍竟还不如他个人的多。一问管理员,回答“带‘铀’字的图书已经全部在这儿了”。杨承宗听了,哭笑不得。他到各研究室看后更是着实吃惊:许多研究室都缺乏必备的仪器设备,这如何能承担核燃料生产攻关的重大使命?此时,杨承宗忽然明白了组织的用意和自己身上的重任。
最终,杨承宗坦然接受了组织的安排,没接到正式调令、任命,便前往五所工作。他每周一、二、四、五在五所工作,每周三、六则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书。
就这样,杨承宗在没有明确头衔的状态下,作为五所最高技术负责 人工作多年,为中国铀工业的建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是一位没有“名分”的科学功臣。
由于从事保密工作,居里实验室的钥匙杨承宗一直没机会再用上, 一直到1989年重返巴黎,此时他已珍藏这把钥匙4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