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但它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坚强。一些看似普通的日常行为,可能正在悄悄损害你的脑功能。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伤脑行为”,了解它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大脑健康。
1. 常吃高脂高糖食物
经常吃炸鸡、薯片、甜饮料等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对大脑很不友好。研究发现,这类饮食会降低大脑中一种关键蛋白质(BDNF)的水平,导致神经元信号传递受阻,让人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更严重的是,长期高脂高糖饮食还会削弱大脑的自我修复能力,延缓神经损伤后的恢复。儿童若长期吃这类食物,还可能影响学习成绩和情绪稳定性。
2. 久坐不动
久坐不仅伤腰,还会让大脑萎缩。日本研究发现,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大脑中负责记忆和决策的区域(如海马体和前额叶皮层)灰质体积会减少,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相反,规律运动能促进大脑释放有益物质,增强神经连接,相当于给大脑“充电”。
3. 熬夜缺觉
睡眠是大脑修复的重要措施,经常熬夜或睡眠不足不利于大脑功能的修复。研究显示,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关键区域(如海马体、前额叶皮层)萎缩,直接影响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青少年熬夜后学业退步、上班族效率下降,都可能与睡眠不足有关。 睡眠是大脑清除代谢废物、修复损伤的重要时间,别让熬夜成为常态。
4. 情绪持续低落
长期抑郁、焦虑不仅让人心情差,还会引发大脑结构性损伤。例如,海马体萎缩、小血管病变等。这背后的“元凶”是慢性炎症——压力和不健康饮食会释放炎症因子,逐渐破坏脑组织。保持乐观心态、及时调节情绪,相当于给大脑做按摩。
5. 社交孤立
长期独居或缺乏社交的人,大脑中与情绪和幸福感相关的区域(如扣带回皮层)灰质体积更小。孤独还会加速认知退化,增加老年痴呆风险。多和朋友聊天、参加集体活动,能帮助大脑维持活力。
6. 饮酒过量
酒精对大脑的伤害是渐进且不可逆的。长期饮酒会导致前额叶皮层等区域萎缩,引发记忆力下降、情绪失控。青少年饮酒即使未成瘾,也可能出现脑区变薄、反应迟钝。别以为“小酌无害”,大脑对酒精的耐受度比你想象的低得多。
7. 吸烟
吸烟不仅伤肺,还会直接损伤神经元。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破坏脑血管,加速动脉硬化,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研究发现,吸烟者的大脑灰质体积普遍小于非吸烟者。
8. 关键营养素补充不足
大脑每天消耗人体20%的能量,需要多种营养素支持。缺乏维生素B12、叶酸、Omega-3脂肪酸(如深海鱼中的DHA)会导致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坚果、深色蔬菜等食物,相当于给大脑“加润滑油”。
为了保护我们的大脑,从今天开始要努力改掉这些“伤脑行为”——1)少吃油炸食品,多吃鱼类、坚果、蔬菜。2)每天活动30分钟,散步、跳舞都可以。3)保证7-9小时高质量睡眠。4)多与亲友互动,避免长期独处。5)学会减压,保持乐观。
大脑健康需要长期呵护,别等反应变慢、记性变差时才后悔。从今天起,给大脑一份温柔的关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