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难忘的记忆

银发网 2021-04-08
中科院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 段保娣
 
  1962年我参加工作,在长达40年的工作历程中,让我永远难忘的记忆是1966年邢台地震期间,我见到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至今,总理的亲切关怀我还历历在目,也成为我努力工作的动力。
 
  1966年3月初,邢台地区出现了小震活动,3月6日宁晋县发生了5.2级地震,有窑洞倒塌和人员伤亡。中科院地球物理所作为地震工作的尖兵,组织了12名科技人员的地震考察队,携带部分仪器、设备赶赴灾区。
 
  当时我在所里从事地震仪器的研制和架台观测工作,到灾区是我的本职工作。经过争取,我成为12人中年龄最小的成员。3月7日晨7时我们乘火车先到石家庄,后到宁晋的耿庄桥。我们连夜架设地震仪器。我自己安装了一台微震仪和一台多摆强震仪,到3月8日凌晨3点多钟才安装调试好。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我和另一位女同志迷迷糊糊地睡下了。刚睡着,朦胧中觉得房子动,有响声把我们惊醒,正想往外跑,震动和响声停止了,我们又睡下了。这时,房子又动了起来,响声也越来越大,我急忙起来,叫醒了同屋的女同志。由于站不稳,我摔倒在立柜前,那位女同志也从床上摔到地上。顷刻间,立柜倒了,紧接着房子也倒了,地在上下振动,左右晃动,轰隆隆的响声,这一切都让人十分恐惧。地震平息后,我从瓦砾中爬出来,才知道我们隔壁的老太太地震中被砸死了,我和同事属于万幸,是被立柜和床的缝隙救了一命。我赶紧去看地震仪器,放地震仪器的房子倒了,微震仪坏了,观测记录也出了格,多摆强震仪没有坏,记到了最珍贵的资料。等我忙了一阵子后,才感到右手发凉。一看,发现手被砸伤,右手小拇指被砸断了,只剩下一层皮和手指连接着。我赶忙把手手指扶正,将断指接在一起,找块布包上,手慢慢肿了起来,这时才感到钻心的疼痛。我们考察队12位同志,都有不同脱险经历,仅我受了伤。我受伤后,考察队的同志们和当地政府十分关心,当天就送我到石家庄部队医院治疗,晚上回到北京。
 
  1966年3月8日5时29分,邢台地区隆尧县发生6.8级地震,邢台地区17个县、市损失巨大,造成7528人死亡,9219人重伤,26,681人轻伤,房屋倒塌762,995间。而隆尧、宁晋、巨鹿三县500个村庄大部分房屋倒塌,20万人被压在废墟中。巨大的地震毁坏了带去的仪器,为了恢复地震观测,为了扩大地震活动的监测。我们不仅要重新架设地震仪,还要布设地震观测网。这时,我没有留在北京养伤的念头,有的是地震工作者的责任。我和所里的同志立刻准备需增添的仪器设备,连夜投入安装调试工作,于3月9日又随第二批考察队回到了地震灾区,和同志们一起开展地震观测、地震宏观调查和地震分析等工作。
 
  3月22日16时11分邢台地区宁晋县发生6.7级地震,16时19分宁晋又发生7.2级地震,连同3月8日发生的隆尧发生的6.8级地震,造成河北省邢台、邯郸、衡水,石家庄、沧州、保定6个地区,80个县、市受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人口较稠密区发生的强震,共造成8064人死亡,38,451人受伤,房屋倒塌,5084257间。
 
  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3月9日周恩来总理来到隆尧视察灾情,慰问群众,制定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的抗震救灾方针。4月1日,总理第二次来到灾区,在耿庄桥视察时,看望了地震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他一下直升机,还没等记者赶到,就首先来到我正在工作的帐篷。总理依次和每个人握手。当和我握手时,总理看到我受伤的手,就说,"你就是段保娣吧,上报的材料我已看过,你为灾区人民受了伤,很光荣"。总理还亲切的问我多大年龄,是哪个学校毕业,家在哪里,并一再嘱咐我要注意保护,尽快把伤养好。总理随后又到别的帐篷视察,并和科技人员谈地震预报的问题。总理离开时,边走边说,再次叮咛我"天气冷,手一定要注意。"总理上了直升机,直升机发动了,他挥手向大家告别。这是他的目光远远的注视着我,用手指了指他的手。我明白,总理的意思是要我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手。当时,我的眼泪不由自主的流了出来。总理那么亲切、那么细心、那么平易近人,像慈父一样的关怀、体贴,让我们终身难忘。
 
  考察队在邢台工作了两个多月,我一直坚持到考察队的任务结束才回到北京。后来手指愈合了,比左手小拇指短一点,由于当时没完全接好,至今是歪的。
 
  2006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纪念邢台地震40周年电视片《见证—亲历》,编导林云,摄像记者赵南采访了我。我把这段难忘的记忆介绍给了他们。该片于2006年6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2006年3月,河北省地震局受中国地震局和河北省人民政府的委托,邀请我以特别嘉宾的身份(1989年后我离开了地震工作战线)参加中国地震局,与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纪念邢台地震4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相关的活动中,我见到了当年邢台地震时,共同战斗过的许多同志。在召开纪念邢台地震40周年座谈会上,我又一次回忆起周总理对我的关怀,对地震事业的期盼。
 
  在参观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时,我见到了一张当时我手裹纱布正在进行地震观测的特写照片,我的眼泪夺眶而出,难以控制。我深深感到:历史没有忘记我,邢台没有忘记我。正如周总理所说的,这是我的光荣,也是我永远难忘的记忆!
 
  (摘自《定格在记忆中的光辉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