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位名称的变更看空间科学事业的发展

银发网 2021-05-10
范中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院时提出的"四个率先"指示精神,抓住机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回想起来,这是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一步一步,从当初一个科研小组,变成了今天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空间科学中心。人们能从单位名称的5次变迁中,看到空间科学事业的发展。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前身可追溯至开创了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中国科学院'581'组"。"581"组成立于1958年7月,由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任组长,赵九章任副组长,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任务是制定我国卫星研制规划,代号为"581"。1964年12月,在全国第三届人大会议期间,赵九章致信周恩来总理,提交开展卫星研制工作的正式建议,引起中央重视,1965年3月,中央批准了中国科学院提交的方案。
 
  早在1959年12月,"581"组已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二部,主要从事探空火箭探测仪器的研制任务。1960年,中国科学院与上海机电设计院合作,建成我国第1个T7气象火箭探测系统;在安徽省广德县誓节镇,建立了广德"603"发射基地,这也是我国首个探空火箭发射场。至1960年到1966年,在该基地用T7气象火箭,进行多次发射试验。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二部的科研人员,曾经多次赴基地,参加发射试验,取得成功,获得重要科研成果。1966年又用77AS2生物火箭发射,将小狗"小豹"和 "珊珊",分别送上70公里高空并平安返回。
 
  1968年单位第2次更名为:国防科委第五研究院空间物理探测技术研究所(简称505所)。研究所承担了我国第一颗东方红卫星的研制任务,该星于1970年4月27日发射成功,圆满完成任务。
 
  十年后的1978年,单位第3次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物理研究所,当时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承担着我国"天文卫星"和"实践二号"科学卫星的研制任务,并按实际要求圆满完成任务。当时单位所处环境比较艰苦,所有办公室和实验室全部都是平房和搭建的木板房,实验室是由当时北京建设地铁时装钢筋材料的老旧库房(俗称钢筋营)改造而成。把当时单位里最好的平房(当时连卫生间都没有)挂牌为"外宾接待室",接待了多个国家代表团,甚至在接待中因条件过于简陋而出现过比较尴尬的状况,但当外宾听了介绍,看了科研成果后,都给予所里高度评价。
 
  但外宾也有疑惑,对能在这样简陋的地方研制出这样高水平的产品,心里还是打个问号,于是就问接待人员,你们是不是还有条件更好、很保密的地方不让我们去看,惹的接待人员啼笑皆非。
 
  进入到1987年,单位再次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简称空间中心),承担了两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并出色完成。其一是我国成功发射了两颗气象卫星,在2008年5月发射的"风云FY-3A"首发星中,我单位承担研制的三个探测仪器设计指标为寿命三年、两年在轨考核,该卫星实际已在轨有效安全运行了5年,超期完成任务。2016年12月发射的"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我单位承担研制的探测仪器,探测能力又有了新的提升,综合探测能力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其二是2002年12月我国又成功发射了 "神舟"四号无人飞船,空间中心研制的多模态微波遥感器,成功的完成了对地观测的重要任务,也是这艘飞船实验设备的主载荷,实现了首创微波遥感器"三合一",结束了我国航天没有微波遥感的历史。同时还首次实现了大规模空间环境监测,均获得圆满成功。
 
  第5次更名是在2011年6月,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依托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并上报中央,2015年6月中央批复同意,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这也是中国科学院为支撑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成立的第一个A类中心,自此,空间中心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开创了我国空间科学和探测技术研究工作,研制了各类空间探测有效载荷及星上综合电子设备,参与了我国应用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三个里程碑的发展历程,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总书记要求中国科学院要牢记责任,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学科研机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寓意深刻,催人奋进,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指明了前进方向,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科学院的两年后,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又连续成功发射了两颗重要卫星,2015年12月,成功发射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这是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的首发星,对促进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中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8月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又发射成功,并在轨运行,有助于我们在这个领域整体水平上保持和扩大国际领先地位,对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抚今追昔,历经近60年,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五次更名,实现了五大飞跃,从当初的一个科研小组,到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科学卫星的总体单位,科研成果举世瞩目。广大科技工作者正努力工作,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探测实验任务,取得新的高水平的成果。我们将站在新的起点上,向着更加宏大的目标,乘风破浪,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摘自《定格在记忆中的光辉70年》)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退休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