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方毅同志传达毛主席一次谈话的前前后后

银发网 2021-07-13
张益武
 
  方毅同志对工作极其负责的精神和雷厉风行、一丝不苟的作风,不仅体现在他的日常工作中,也反映在他对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决策、部署及时准确的传达和坚决认真的贯彻落实上。他在传达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谈话时,力求准确无误,对一些引经据典的话,首先自己弄清含义,查明出处。这种精神和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令我难忘的一次就是为了准确的传达毛主席同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谈话,让我去购《昭明文选》的事。
 
  那是1975年6月9日(星期一),刚一上班,方毅同志从他的办公室来到值班室对我说:"小张,你现在就去琉璃厂中国书店买一套《昭明文选》。今天传达毛主席同外宾的重要谈话要用。毛主席在谈话中引用了这部书中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琉璃厂的中国书店收藏和销售古旧书籍,看有没有这套书?"他还问我是否知道《昭明文选》和书店的地址等情况。
 
  随后,我立即动身,从安定门外到琉璃厂虽然有相当一段路程,但途中还比较顺利,很快就到了中国书店。那是一座中国民族风格的大庭院,灰色的高墙,红色的大门,郭沫若题写的"中国书店"匾牌高挂门上。我走进出售古旧书籍的店房,说明来意后,负责古旧书籍收购、经销的陆敏仕组长接待了我。他一听说是方毅同志急需用《昭明文选》,和气地对我说:"请稍等一会,我给你去找。据我所知,《昭明文选》可能只有一套了。"看来他很熟悉古旧书籍的收存销情况。过了一会,他从里屋出来,拿了一套蓝色布面硬皮包装、保管完好的线装书(共有4函,一尺多厚)交给我后说:"我已看过,就这么一套了。你来的真巧。"我十分高兴,心想这真是唾手而得的。我对陆组长说:"这样,我不仅完成了领导交办的任务,尤其方部长看到这套书一定很高兴。"陆组长还谈到,方部长很喜欢看书,对古典著作很感兴趣。工作之余,他常来书店看书、买书,有时也到画廊看看字画。从陆组长的谈话中,可见方毅同志在琉璃厂中国书店也是"以书会友"的一员。我问了价格,陆组长说:"收5元钱吧。"我有点惊异,心想这么厚的一套线装书才5元?!我到收款台付了款,再次向陆组长表示了谢意。
 
  我如获至宝,立即赶回部里。刚到办公室,方部长正好从他的办公室出来,看我把书买回来了,高兴地说:"买到了,多少钱?"我说:"5元。"方部长也有些惊异的说:"噢,不贵。"我说:"中国书店仅有这一套了"。他又说了一句"够朋友的!"方部长看到《昭明文选》后,并没有把书拿过去,而是让我把书打开,要我翻到他所记得的某卷某页。这时,我把书函打开,再见书页版心文字清晰;正文字大而突出,注释字小而秀气,均无标点;书眉、书根洁净,纸张薄而质细,韧而耐磨。对这样装潢考究、印刷精致的古旧书籍,我小心翼翼的翻,不使书页折皱、玷污。当我翻到它提示的卷次、页码时,毛主席引述的那段话就在这一页上。方毅同志慢条斯理地把这段话清楚的念了一遍。他不仅对这几句至理箴言记得一字不差,而且对这篇文章所在的卷次、页码竟记得这么准确,其记忆力实在令人佩服。
 
  方毅同志拿过书又细细看一遍,然后将整套《昭明文选》拿到他的办公室。当天他就召集有关领导同志进行传达。
 
  不久,我们也看到了这次谈话记录,并从值班工作中和有关简报上知道当时马科斯总统来访的背景和在华活动的一些情况。
 
  1975年6月7日至10日,马科斯总统来华访问,方毅部长参加了机场迎送并出席中菲双方举行的宴会,马科斯于6月7日下午两点半抵达北京机场。当天下午4点半,毛主席在邓小平副总理陪同下,会见了马科斯和他的夫人、两个女儿进行了亲切友好谈话。两天后,即6月9日,中菲两国就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马科斯是首次访华,他的夫人已经是第2次来华,谈话中马科斯首先表达他的来意说,我到这里来不仅是为了向主席先生转达我们的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而且是作为我个人来访问一位我在遥远的地方一直钦佩的伟大的人。毛主席说,我不伟大。我是当小学教员的。马科斯说,你开始是小学教育,但你现在已教导全世界。毛主席说,不,不敢当。马科斯说,主席先生,也许有一天人们认为你的一生标志着全人类的转折点,从此走向新的方向,那就是一种新的有道德的社会主义的起点。毛主席说,我名誉不好。苏联人骂我,过去美国人也骂我,说我比希特勒还希特勒。中国人也骂我,蒋介石说我们是共产主义的土匪。马科斯说,也许我可以说,蒋介石、苏联人以及过去,美国人对你的这些批评是对你这样一个伟人的最高评价和赞誉。我不知道中国是否有这样的成语:"只有果实结得最多的树才遭来石块的袭击,石块越大,表明果实越多。"这时,毛主席说: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同时将这8个字写在纸上。马科斯接着说,我们也有类似的说法。我们说"台风只袭击最高的树"。随后,毛主席和马科斯交谈了中国和菲律宾的一些情况和历史等。后来,马科斯夫人说,我的大女儿刚才悄悄跟我说,她有一个愿望,主席刚才在纸上写了几个字,她希望能送给她带回去。这时,毛主席又特地为马科斯的女儿写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8个字。马科斯夫人又说,我也希望主席给我写一张,因为我是主席的无任所大使。毛主席又为他写了一张,并让译员当场译为英文。接着,毛主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就是人必骂之,人不被人骂不好。马科斯说,很对,对青年人和老年人都是如此。我们有一个说法,老年人如果无人骂,说明他一生中没有触及什么东西;青年人如果无人骂,说明他没抱负。毛主席说,很对。
 
  毛主席在这次谈话中,引用《昭明文选》的这段话,从8个字到24个字,全部讲了,也全部写了出来,并被马科斯夫人和女儿带回到菲律宾。这24个字出自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编选,由唐代文学家李善作注的60卷本《昭明文选》中第53卷《论三》内选录的三国时期魏文学家李康(字萧远)著的《命运论》。这段引语的含义和哲理,从毛主席和马科斯的上述谈话中显而易知。
 
  记得当时方毅同志还给我们讲过《昭明文选》的选录范围,编选者萧统(梁武帝长子)及唐代李善作注等历史简况。那时,方毅同志是否已经系统的读过《昭明文选》,读过几遍,我不得而知。但是他对毛主席引述的这段话记得很熟,脱口而出。当他兴致勃勃的讲到毛主席这次谈话中一些风趣和幽默的话语时,盈盈欢笑。他对毛主席博古通今、知识渊博、妙语解颐的谈话,赞叹不息,敬佩毛主席过目不忘、耳闻则诵、一览便讽的记忆力和取精用弘的精神。他说毛主席这样的高龄,记忆力实在惊人。
 
  方毅同志传达毛主席的谈话以后,将这套《昭明文选》仍放在他的办公桌上,有事还翻阅浏览。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他把这套书交给我,并特意叮嘱说:"小张,像这样精致的线装书现在不多了。中国书店将仅有的这套卖给了我们,也算够朋友的了。你把他送到部里图书室去,叫图书室一定要妥善保存起来。"按照他的指示,我把那套《昭明文选》送到机关图书室,交给管理图书室的储国敏大姐,并转告了方毅同志的嘱咐。储大姐当即高兴而认真地将这套书登记入册,并放在存放工具书的一个带锁的书柜中。
 
  方毅同志虽然离开我们了,这件事也已过去了24个春秋,但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方毅同志常对我们讲:"要珍惜时间,要多看些书";"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必有收获",特别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使我们深受教益,至今记忆犹新。
 
  作者曾任对外经济联络部值班室秘书。本文源自《回忆方毅》,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