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珠穆朗玛峰测绘

银发网 2021-12-01
  1966到1968年,中科院和国家测绘局组织西藏科考队。在我国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了"珠穆朗玛峰上升及其对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多学科综合考察
 
  本文是第五专题测绘分队关于测绘珠穆朗玛峰北坡绒布冰川地形图的真实记录。
 
  珠穆朗玛峰北坡绒布冰川是扎嘎曲的源头,修建在河道东岸的绒布寺是本次登山科考大本营驻地。地面立体摄影测量组的高山实验室(冲洗照片的暗房)安置在绒布寺正门下方的河滩上(海拔5100米)。我们从中绒布冰川谷口开始进行地面立体摄影测量工作。为了减少摄影死角,确保赶超目标实现,我们必须尽可能地翻山越岭,进行无死角摄影测量。
 
  当我们营地设立在东绒布口(海拔5427米)的时候,中绒布冰川冰舌摄影工作已经结束。为了进入西绒布冰川,我们必须翻越密集的冰塔林,方可到达彼处。当天万里无云,湛蓝色的天空十分少见,冰塔林里的天然雕塑美不胜收。但冰塔林多为"死胡同",我们必须不断地翻越一道道堵路的冰墙才能再向前走一步,我们翻过道道冰墙到绒布冰川左岸第三道侧碛堤(海拔5600米)后,迅速展开摄影,测量珠穆朗玛峰的工作。此时,我们摄影站距珠穆朗玛峰月有11千米。我们同时向东、向南和向西拍摄绒布冰川众多山川地形地貌,沿着冰碛阶地西行,抓紧时间拍摄普毛里峰海拔(7154米)的地形地貌。西绒布冰川横在我们的前边,此处的冰塔林高大密集。我们从中午出发,傍晚到达预定基地,仅500米的距离就耗时约6小时。
 
  我们在西绒布冰川中碛堤上架起高山帐篷,汽油炉响了,冰水烧开了,终于有了热的饮料可喝,扎西帐篷内的酥油茶香味弥散在普毛里峰下。我们在热水瓶内倒入了干燥饭,加入热水封存,这就是明天的早餐了。在东南方14千米处,珠穆朗玛峰仍然沐浴在晚霞的光芒之中,像一盏红灯笼悬挂在天空中。
 
  夜深了,星空下的冰川流水也进入了梦乡,远处传来了隐约的雪崩声,绒布冰川的山山水水完全被夜幕笼罩了。寒气入骨,我们和衣而睡。夜霜无声无息的落在帐篷上,雪花随后落下,帐篷内,我们呼吸的哈气结成霜花,贴在帐篷内里和睡袋上,帐篷内一片银色,感觉白雪公主马上会到我们的帐篷来做客。
 
  凌晨4:00,值更人点燃汽油炉,帐篷外的东方呈现鱼肚白,水开了,我们喝着稀饭,吃着开胃的咸菜,一天的工作就这么开始了。
 
  要到达努布拉(西山口,海拔5850米)),必须穿过西绒布冰川的粒雪盆。积雪漫过人生,我们爬行在雪坡上,拖着摄影经纬仪、三支三角架和其它设备器材在雪地上移动。西山口无积雪,冰川厚度在300米左右,在晴朗的天气下,我们美美地拍摄四周的地形、地貌。
 
  中绒布冰川是一条南北向山谷冰川,冰塔林发育十分完整,有冰芽、冰杯,连座冰塔、孤立冰塔,高矮有1厘米到23米不等。沿着东侧碛可达珠穆朗玛峰足下的粒雪盆(海拔6000米}和洛拉(南山口,海拔5981米),为了取得珠穆朗玛峰最精确的位置,我们在距珠穆朗玛峰9千米处布设基线,精心测绘,深入珠穆朗玛峰粒雪盆,拍摄北坳(海拔7028米)和孔布则峰(海拔6626米),资料难得,这是今天最大的收获。
 
  在南山口,我们可观测到尼泊尔一侧孔布冰川上的登山者,我们挥舞彩色冲锋衣,互相致敬,但不能大声呼喊,因为呼喊声可能引发灾难性的雪崩。
 
  西绒布、中绒布的工作告一段落后,我们已经穿破了5双军用翻毛皮鞋,外加穿坏了一双长筒雨靴,60天的辛劳,我们取得了丰硕的资料,赶超目标可以实现,但身体透支也很严重。
 
  东绒布冰川工作场所的高度上升到海拔6500米。由于风大,测量摄影基线长度闭合差超额,我们用雨布搭了人造墙阻隔了大风,测量精度达标。惹布拉(东山口,海拔6501米)处在喜马拉雅山主山脊风口,东绒布冰川粒雪盆的积雪全部被吹光,裸露的冰面呈现排骨状的冰体。从惹布拉山口向东南眺望,可见世界8000米级第五高峰马卡鲁峰(海拔8201米)+。
 
  有一天去冰川测量,我们希望得到卡达普峰(海拔1213米)的影像地貌。按照规则,在冰川上行走时,后人要踏着前人的足迹行进。走在最后的一个组员没踩准,一脚踏空,卡在冰裂缝中,幸亏肩扛的三脚架将他担在冰裂缝上,我们才好施救使他脱险。
 
  摄影测量工作最怕天空飘浮云彩。一次去东绒布冰川西侧北峰冰川测量,我们遇见颇"懂人性"的云彩。当我们向南摄影时,云彩移到西边;到我们向西摄影时,云彩移到北边;当我们向东摄影时,云移到南边。在"懂人性"云彩的密切配合下,我们顺利的完成了北峰冰川摄影测量工作。到北峰冰川的路途充满危险,暗裂缝太多,返回的路上,同事孙作哲突然一跳,差点儿落入冰湖中,幸亏他眼疾手快爬上岸,但双脚已经湿透了。
 
  我的安徽老乡、北京大学崔之久教授从绒布寺带来了一个苹果,这是刘东升队长委托他带给我们摄影一组的,我们由衷感谢刘东升队长对我们的关怀。在海拔6000米的东绒布冰川收到队里的礼品,非常珍贵,真是难得,令人难忘。在高兴之时,扎西的帐篷着火了,一瞬间帐篷就烧没了,我看见打着赤膊的扎西在清理汽油炉和酥油茶。
 
  我们结束绒布冰川的地面立体摄影测量工作后,回到绒布寺高山实验室,看到数千张13厘米×18厘米的玻璃干板,感到无限的欣慰。为了万无一失,我们摄影干版采取双份作业的方式,它记录了我们的初心,饱含着我们的心血,发扬了我们创新的精神。
 
  在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我们使用民德蔡司1318精密自动测图仪绘制了珠穆朗玛峰绒布冰川的地形图,后移师西安陕西测绘局精制绒布冰川的地形图。在此图中,珠穆朗玛峰标注为海拔8846米,地图方位上南下北。最后,我们去西安西郊544厂制版、打样、印刷。我们用最稳妥的办法将该图呈交中南海,表示对党的忠心和热爱。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曾被安排到西藏军区测绘大队成为测绘战士。我们有序展开了喜马拉雅山区极高山区测绘工作,从普兰县的冈仁波齐,纳木那尼,到聂拉木县的西夏邦马峰、定日县的珠穆朗玛峰、浪嘎子县的静宁岗桑、米林县的南迦巴瓦峰。
 
  我们披星戴月,成功完成了12处高山冰川的地图。由它们组成的中国雪山地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966年5月到1977年6月,多单位测绘人员云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为比例尺1:5万等高距20米的珠穆朗玛峰地区图做最后冲刺。中科院院长郭沫若为该图图名题了词,该题词图使我们的地图成为稀世珍宝。经中央领导批示,我们对地图进行了技术处理,使其走向世界,展现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美丽的山川。
 
  经过23年的考察研究,世界上8000米高峰共有17处39座山峰。其中,喀拉昆仑山脉8000米级高峰5处7座,并新发现世界第16高峰--中央峰(海拔8011米);喜马拉雅山脉8千米以上高峰有12处共32座,世界第15高峰--安纳普尔那东峰(海拔8013米)、世界第17高峰--希夏邦马西北峰(海拔8008米)就屹立于此。
 
  新华社于2012年6月3日用中文、英文和俄文向国内外播报:"首部《世界八千米雪山地图集》即将出版发行。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地在哪里?山地地貌形态如何?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有多少?长期以来,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详细解答,给雪山地区的科考、登山等活动带来不便。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中国科研人员成功绘制出《世界八千米雪山地图集》。
 
  2013年8月25日至30日,在德国德累斯顿举行国际地图制图协会(ICA)第26届国际地图制图大会,我们的《世界八千米雪山地图集》获国际地图制图展览唯一一项参会代表票选大奖。
 
  作者:米德生,82岁,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