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福
2018年6月,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电视台共同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我应邀作为颁奖嘉宾,为最年轻的获奖人物--29岁的陈行行颁奖,并接受了主持人的访谈,回顾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简称地球物理所)为我国核试验工作作出的重要贡献,在中国科学院"两弹一星"辉煌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往事。
由于保密、"文化大革命"和拆分研究所等原因,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被封存了几十年,现在逐渐的被淡忘。1990年地球物理所40周年所庆之际,内部出版了我和其他7名亲历我国核试验工作的老同志共同撰写的《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军工史--核爆炸的地震观测和地震侦察》一书,成为历史的见证。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喜庆之年,我再次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我国核试验工作中的光辉业绩,为党的100周年生日献上一份厚礼。
我国首次核试验中地球物理所承担的三大任务
在我国首次核试验中,地球物理所承担的地震观测,气压波测量和气象保障三项任务。
1955年党中央作出战略决定,为了不被人欺负,我们也要研究原子弹,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于20世纪60年代初进入试验阶段。1962年12月,地球物理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卫一清从国防科委带回一项任务,要求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当量与距离的关系》。核爆炸当量是否达到设计指标,是核试验成功还是失败的最主要主要标志,因此备受关注。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国防科委核试验基地21研究所(简称21所)经过协商讨论,并报请国防科委和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局批准,于1966年5月地球物理所七室主任傅承义院士与国防科委21所程开甲所长签订了《地震观察,研究地震波与当量、距离关系》的项目协议书;地球物理所八室主任孙超与程开甲所长签订了《空气中气压波测量》的项目协议书,主要目的也是服务于核爆炸当量测量。此外,地球物理所还承担了核试验气象保障任务,由二室承担,我国著名气象学家顾震潮负责。
确定核爆炸当量的方法很多,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根据地震效应估算当量,特别是在地下核试验中,根据地震效应测定爆炸当量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地震效应是很复杂的现象,由于土壤介质的多样性,尚难通过纯理论途径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以工业爆破和化爆模拟试验资料为基础,辅以理论计算,得到了地震震级与爆炸当量的试验关系式,为测定当量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任务的科学问题有傅承义院士领导,技术工作和现场组织实施由七室代理副主任许绍燮、张奕麟负责。当完成21号任务,地球物理所的工厂、计划、后勤、政工、保卫等部门全力以赴,为21号任务保驾护航。在一年时间里,地球物理所完成了100多套仪器设备的加工、安装、调试等工作,并进行多次化爆试验。1964年4月底,参试人员20人携100多箱仪器设备和控制指挥车启程奔赴核试验场区,开启了我国首次核试验的序幕。在我国首次核试验中,地球物理所在参加的所有地方单位中,参试人员最多,在场区停留时间最长。
核爆炸气压波测量的主要目的是测定爆炸当量。
为确保核试验成功,对于核试验零时的气象条件有苛刻要。1964年10月,在著名气象学家顾震潮的指导和参与下,基地气象室成功地预报了核爆炸最佳窗口时间为10月16日15时,为核试验成功进行接下了大功。
地球物理所出色地完成了三大任务,为确保核试验成功作出重要贡献,受到8023部队和中国科学院嘉奖,顾震潮荣立一等功,许绍燮、曲克信因地震观测和速报当量荣立二等功,多人荣立三等功。地震观测和冲击波测量两个集体荣立集体三等功,并荣获郭沫若院长签发的奖状。
地球物理所为我国核试验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地球物理所在我国首次核试验中,用地震方法成功速报爆炸当量。与其他速报方法相比较,用地震方法速报的爆炸当量与实际当量最接近。地球物理所参试人员过硬的技术本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给整个试验场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70年5月,地球物理所又承担了中央军事委员会工程兵司令部下达的"地下工程防护研究"任务(即705任务)。
地球物理所自1962年12月承担核爆炸地震观测与研究任务起,到1978年21号任务终止的16年时间里,总计参加了12次核试验。包括地面核爆炸(4次),空中核爆炸(4次),地下核试验(3次)和导弹核武器试验(1次)。期间,地球物理所参加21号任务、320任务和705任务的总计有200余人,其中进入核试验场区工作的有87人。
为完成上述任务,地球物理所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种类型观测仪器,解决了核爆炸电磁波辐射防护等问题。尤其是在地下核试验中,地震观测与理论研究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地球物理所在历次核试验中的优异表现,受到试验场领导的高度评价。1975年10月27日,张爱萍、张震寰、朱光亚等试验场领导为庆祝我国第二次地下核试验成功,在马兰招待所礼堂为全体参试人员举行庆功会。会上,张爱萍邀请地球物理所的效应五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兼教导员黄文建代表地方参试单位在主席台上就座,并亲自为其斟酒。为这次试验取得的优异成绩干杯。张爱萍即席赋诗以表喜悦心情:"十年重上阳关道,飞越祁连到马兰。劝君痛饮一杯酒,故人相逢尽开颜。"1990年,我所内部出版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军工史--核爆炸的地震观测和地震侦察》一书,我国首次核试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国防科委副主任张震寰应邀为该书题词。张爱萍题词:"无名英雄,屡建奇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张震寰题词:"大力协同,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中国的知识分子,只要为他们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包括自己创造的在内,就可以做出优秀的成绩来。"
作者:王广福,83岁,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9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