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穷其理 宏微交替

——记物理学家黄昆院士

银发网 2023-07-05

赵泉沐


  摘要 :


  1919年9月2 日,黄昆诞生在北京。少年时期的黄昆聪明好学,1937年考人燕京大学。1941年毕业后,在昆明西南联大物理系任助教,1942年底考上西南联大物理系研究生。1944年春,考取了庚子赔款留英研究生,来到英国布列斯托尔大学,研习固体物理。1951年回到祖国的怀抱,在北大物理系任教,1955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1977年在邓小平的推荐下,黄昆从北京大学来到中科院半导体所任所长。他不仅自己在科研上获得了很大的成绩,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半导体专门人才。他虽已于2005年7月6日与世长辞,但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对教育的无私奉献,对党对祖国的伟大情怀,辉耀寰宇,光彩照人。


  中科院半导体所主楼前绿草茵茵,鲜花簇簇,松柏常青,绿草鲜花松柏映衬着一尊庄严的铜像。铜像中老人凝眸沉思,目光深邃,道出"物穷其理宏微交替"这一科学的真理。这尊铜像主人公就是半导体科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黄昆院士。


  1919年9月2 日,黄昆诞生在北京。少年时期的黄昆聪明好学,1937年考人燕京大学,大学四年各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大学毕业时,在自学的基础上他完成了《海森堡和薛定锷量子力学理论的等价性》论文。1941年毕业后,在昆明西南联大物理系任助教,1942年底,考上西南联大物理系研究生。1944年春,考取了庚子赔款留英研究生,来到英国布列斯托尔大学,研习固体物理。数月后,写出了他赴英后的第一篇论文《稀固溶体的X光散射》,后被命名为"黄散射",后又相继发表《金银稀固体的溶解热和电阻率》《轻核的束缚能》两篇论文,进而获得博士学位,此时年仅28岁。后与夫人李爱扶共同完成了《F中心光吸收与无辐射跃迁声子理论》论文,这一开拓性工作被国际上命名为"黄理论"。


  1951年黄昆发表了《晶体动力电磁波和格波是相互耦合的》,处理此理论时引入了一组描述晶格振动及其极化的方程,后被固体物理学者们称之为"黄方程"。同年黄昆回到祖国的怀抱,在北大物理系任教,1955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与谢希德教授合著了《半导体理论》《半导体物理学》等书。1956年领导开办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年复一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半导体专门人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7年在邓小平的推荐下,黄昆从北京大学来到中科院半导体所任所长。那是初冬的一个上午,黄昆戴着一顶旧帽子,身穿半旧棉大衣,脚穿布鞋,来到半导体所门前。传达室同志不认识黄昆,以貌取人以为是个普通的老人,拦住不让进。直到所领导来了,解除误会方请入所内。这是一件趣事,说明黄昆的朴素和平易近人。任所长后,黄昆又要抓科研又要抓管理,忙得不亦乐乎。在千头万绪的工作面前,黄昆十分注重抓提高的工作,他觉得衡量全所科研水平的高低不能光看研制了什么材料和器件,还必须把"出学术成果"作为一项基本任务。所以他特别强调积极开展学术活动的重要性,人才的培养问题也是个重要的问题,在组织领导全所科研工作完成国家科研任务的同时,黄昆十分重视高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他要求科研工作者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能从根本上摆脱跟在别人后面走的被动局面。为了尽快给科研人员打好从事理论研究的基础,黄昆重操旧业上台讲课,每周讲一次课,每次半天,前后用了10个月终于讲完了导体能量理论及其计算方法等内容。在黄昆所长的推动下,半导体所的学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并且培养了一支精干的学术氛围较为活跃的半导体理论研究的队伍。


  夜,已经很深,万籁俱寂,中关村一栋宿舍的窗口还闪烁着灯光,此刻,黄昆正在灯下埋头工作,进行科学研究。起因是1978年的冬天,黄昆收到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国际理论物理学中心的来信,邀请他第二年夏季前去讲学。他已多年没做研究工作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繁杂的行政事务上了,作为知名学者,硬着头皮接受了邀请。半年的时间,白天照常在所里工作,他利用一点点空余时间或跑图书馆查资料或伏案进行计算,晚上回到家,才真正开始研究工作。在研究工作中,他始终抱着从零开始的态度,除了请两个助手帮助做些计算外,一切都是亲自动手。


  一篇题为《与晶格弛豫相联系的多声子跃迁》的论文终于完成了。1979年7月在意大利里雅斯特国际科学讨论会的讲坛上,黄昆教授向来自世界各国的同行报告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份心血熔铸的成果是黄昆向广阔未知世界的新探索,这是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铸成的结晶。


  黄昆所长在工作步入正轨并取得明显的进展之后,又有了更高的要求--"既然身在研究所,就必须承担一线的工作,有自己的科研成果"。他在繁忙的工作岗位上抓紧点滴时间,针对国际学术界在多声子无辐射跃迁理论方面出现的疑难,重新开展了研究。三年中,他与合作者一起写出了《与晶格弛豫相联系的多声子跃迁》《多声子无辐射跃迁理论)等多篇论文,解决和澄清了20多年来国际上在这方面理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根本性的疑难问题。


  1983年,年事已高的黄昆卸下了所长的职务,改任名誉所长,自此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又用在推动我国半导体超晶格物理的研究工作上。1991年11月11日,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了国家计委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的验收,验收报告认为"建成了一个具有国内第一流水平,国际先进水平的,对半导体超晶格量子结构材料、物理和器件进行综合研究的实验基地。"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以来,硕果累累,在超晶格声子模理论,超晶格和纳米材料电子态理论,拉曼光谱,瞬态光谱,压力光谱,输运性质,自组织生长量子点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鉴于黄昆在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学方面的重大贡献,1995年10月19日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黄昆不仅科学业绩卓著,科学作风严谨,教书育人有方,而且生活上也严格要求自己,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身为全国政协常委,又是名扬中外的科学家,但从不搞特殊化,更不以权谋私。1977 年黄昆调任半导体所所长后自己从不用公车办私事,也不准夫人和孩子用所里的车。他的夫人李爱扶原是英国人,是位十分优秀的英语口语教员,所里人事部门有意将其调来半导体所英语口语班任教,黄昆知道后坚决反对,认为"这样不好,至少需要避嫌"。黄昆1951回国,四十年过去了,他们一直住在由北京大学分配给他的一套三居室的普通楼房里,天长日久墙壁都变黄了,所里要给他装修,他不同意。1978年海淀区黄庄的专家公寓建成后,中国科学院领导出于对黄昆的关怀和爱护,分给他一套四室一厅的单元房,他坚决不去。同年,黄昆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后,按副部级待遇又一次给他一套更大的住宅,照样被他拒绝。他说:"三室足够住了,要那么多房子做啥,孩子不应借父亲的光,享受那样的住房。"


  黄昆多年来致力于探索物质结构的奥秘,可以说,他在认识物质方面是极为"富有'的,然而,他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却十分恬淡,身居简室,衣着朴素,粗茶淡饭,凡是去过黄昆家的人无不为他的简朴生活感到意外并被感动。


  由于黄昆在科学和教育事业上取得的成就,有功于国家和人民,他曾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还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黄昆这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他所看重的不是科学家的气派,阔绰的讲究,而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德,共产党人的风范。他虽已于2005年7月6日与世长辞,但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对教育的无私奉献,对党对祖国的伟大情怀,辉耀寰宇,光彩照人,是我们后人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是青年学生的好老师,科技人员的好前辈,共产党员的楷模。


  注: 赵泉沐。76岁,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工艺工程师。


  本文源自:《定格在记忆中的光辉70年:献给中国科学院70周年华诞》,科学出版社,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