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永远在我心中高高飘扬

银发网 2024-08-30

杨宝玉


  摘要:

  

  从小就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几十年科研辅助岗位上,始终不忘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这个根本。无论风云如何变幻,自身的角色如何改变,对党的信念始终不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我对党的感恩之情在幼小的时候就深深地烙在了心坎上。

  

  我幼年丧父,是政府的抚恤金把我们几个兄弟姐妹抚养成人的。妈妈经常对我说:“我们家有今天,要感谢党,感谢毛主席,要是没有他们,像我们这样的情况,早就家破人亡了。”的确,没有党,就没有我们家的幸福生活,就更谈不上我到中科院工作了。

  

  1979年,我来到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简称武汉病毒所)工作,成了一名科技工作者,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于是我更加发奋学习,努力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这优越的学习和工作环境。由于自己的突出表现,我很快被选为所团支部书记,并担任武汉分院团委委员,因此我又有了为大家服务和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我所在的学科组当时只有5个人,党员就有3个人。那时只要觉得,谁优秀出众,一问准是共产党员。所以,党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无疑都是高大的。吃苦在前的是党员;先人后己、大公无私的是党员;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员。我越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但研究所人才济济,不乏优秀人才。我符合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吗?

  

  1988年6月,在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下,我终于如愿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追求和梦想!入党不是为了面子上好看,而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践行入党时的誓言,力争在本职岗位上多为国家做贡献。

  

  在武汉病毒所工作的35年间,我目睹了在历史风雨洗礼之下的全体病毒所人是如何在无数险阻面前勇往直前、披荆斩棘的。很多科研设备从无到有,众多的研究课题由弱变强。而我有幸在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引领和帮助下,不断成熟,逐渐成长。

  

  2002年中国科学院开始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各所的学科布局进行了大的调整。我也由原来的课题组调到植物病害防治与治理学科组工作。当时,学科组长尚在美国,于是由我和另一位同志为新的学科组做筹建准备。万事开头难,要组建一个新的实验室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2002年6月是我极其忙碌的一个月。在所后勤部门的帮助下,我将实验室的仪器及实验用品整理、装箱、打包,由保藏中心的3楼搬至所实验大楼的3楼,然后进行整理布局,安装调试,打扫卫生,增添办公室各项设施,等等。到学科组长7月来所时,实验室已基本可以进行正常的科学实验了。

  

  在新学科组长陈士云老师的带领下,我一方面积极协助他的工作,一方面努力钻研业务,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的学科研究内容。当时我还担任微生物室党支部书记一职,更觉得让学科组长能安心在国内工作,关心、帮助和支持他,是我责无旁贷的事情。随后,在长达12年与陈老师共事的岁月里,他给了我极大的信赖和莫大的帮助。我们克服了研究初期的重重困难,使得学科组不断壮大,研究获得良好进展,研究经费逐年增加,学生由原来的两个发展到十几个,实验室文化也丰富多彩。我本人更是在陈老师的信任和全组师生的支持下,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潜能。我不仅完成了学科组长交代的各项科研任务,同时还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卓有成效;为师生们营造了一个干净整洁、氛围和谐、管理有序的工作环境。实验室因此连续多年被评为武汉病毒所最佳实验室,我也多次被武汉分院和病毒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2011年7月,我在所里为全体实验管理人员做了《如何做好实验室管理》的报告,受到大家的好评。

  

  2003年底,新的实验大楼落成,实验室又忙于第二次搬迁。那时,老师和学生加在一起已有8个人了,大家干劲十足,搬了一趟又一趟,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搬迁,以尽快恢复实验室的工作。陈老师看见大家干得满头大汗,关切地要大家休息,第二天再继续干。可大家执意全部搬完再收工。大家搬完后又整理、清洁,一直到晚上7点多才完成全部工作。陈老师为了感谢大家的辛苦,特地在家里请师母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招待大家。

  

  面对国家重大需求和病毒所的科研布局,我们学科组在深入本学科研究课题的同时,也不断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还积极把优秀的学生派到国外较强的研究机构学习深造,以储备科研的后备力量。那个时候,学科组全体成员经常加班加点,晚上也是灯火通明,周末和节假日在实验室忙碌已是常态。我为组里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深感骄傲和欣慰,因为这里有我挥洒的汗水和付出的艰辛。

  

  2009年对于我们学科组来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个和睦的大家庭里,我们度过了紧张而有秩序、忙碌而又充实、辛苦却充满着快乐的一年。我们完成了“一个库四个系统”的筛选,工作量之大、所用耗材之多,是我组前所未有的。仅我个人就开合EP管盖上万次。在那段繁忙紧张的日子里,在单调重复的工作面前,大家毫无怨言,团结合作,克服了因时间长、工作量大所带来的身体疲劳,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为今后学科组的发展获得了宝贵的资源。或许是由于自己太拼命工作了,2010年1~2月,我曾两度因病住院,身体亮起了红灯。但我爱实验室,太舍不得离开我可爱的师生们。在经过一段治疗、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我迫不及待地回到我的“家”,又开始了周而复始的实验工作。其实,对于实验室的感情,不单单是我个人如此地喜爱这个集体,就连学生们也常说:“实验室是我家,我爱我家。”这也道出了师生们共同的心声。

  

  2014年2月28日,我即将结束退休的返聘工作,彻底地要和学科组的同人们告别了,尽管心中有万般不舍,但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回避。学科组送给我精美的礼物-精美影集作为纪念。影集中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照片、诙谐的文字、精美的插图以及每个人写给我的肺腑之言,流淌的全是爱。记得陈士云老师在影集的扉页上写道:“感谢你十二年来为学科组的发展壮大所做出的辛勤劳动和贡献!”这是对我多年工作的肯定。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学科组这个大家庭却给了我浓浓的厚爱。回首自己的成长道路,我从内心感谢党的培养和教育。党塑造了我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我从小就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无论在哪个岗位,我始终不会忘记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这个根本。这就是我,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党忠诚的最好诠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风云如何变幻,自身的角色如何改变,我对党的信念始终不变,党旗永远在我心中高高飘扬。

  

  注:杨宝玉,63岁,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高级实验师。

  源自:《我心向党 科学报国 - 科学家精神在这里闪光》,科学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