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授时中心的光辉历程

银发网 2024-11-01

屈同心


  摘要:

  

  早在1956年,我国就开始筹建授时台。1966年,中科院随即招贤纳士,加快了授时工程的建设。一些科研人员根据国家的需要,随即由沿海迁入内地,从平原转入山区。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授时中心注入了活力、指明了方向。1998年,我国正式建成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成为世界上拥有大功率发播台的少数国家之一,为国民经济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授时中心的建立、发展、创新从根本上摘掉了依靠外国授时的“帽子”,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靠的是授时人的奉献精神。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科技人员、干部、工人创新、协调、务实、合作,荣获北斗授时定位先进奖项。此时此刻,不由使我想起了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昔日的峥嵘岁月和光辉历程。

  

  朋友,你听说过进口时间吗?进口时间就是中国人向洋人问时频、借时频,并要付出高昂费用。

  

  1998年,我国正式建成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它屹立在蒲城西郊几公里的地方。白天望去,两百多米的天塔高耸云端,夜晚,天线塔上的导航红灯闪闪发光,引人入胜。我们每天的标准时间就是从这里发出的,从此我们告别了“进口时间”的历史,成为世界上拥有大功率发播台的少数国家之一。

  

  岁月流逝,鹏程万里。我国标准时间的确立发展使国人骄傲,授时精度已达百万分之一秒,即万年误差不到一秒钟,可谓世界之最。标准时间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跨越式发展,为国民经济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早在1956年,我国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苏联曾提出与我国建立联合舰队和授时台,但在指挥权归属的问题上双方产生了分歧。

  

  1966年,中央把建设“326”工程及BPL长波授时台和BPM短波授时台再次提上议事日程,批示要尽快建立中国授时系统。中科院随即招贤纳士,汇聚八方英才,陕西天文台党委也提出了建设争气台、为国家做贡献的口号,加快了授时工程的建设。于是,一些科研人员根据国家的需要,随即由沿海迁入内地,从平原转入山区。今日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昔日的陕西天文台),终决定在蒲城落户。

  

  当时单位有职工约200名,对外称11号信箱,非常神秘。原领导班子的政治标准高、工作作风硬。党委华书记是一位延安时期的军工领导人,级别为11级高干;姜副书记是公安部派来的;李同志是长征干部;苗台长总领单位业务技术工作;政治部马主任是一位军校大学毕业生,政治素质强,讲演水平严谨认真,生动感人;办公室主任陈甦是抗美援朝干部,为人亲和、工作能力强。这真是一个政治思想、业务全面过硬的领导班子,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得可亲可敬。

  

  那时候人们的精神面貌很好,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文明礼貌,讲政治讲团结、比贡献,尽管工资不高、物资匮乏,但大家都毫无怨言。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一致通过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和科学技术上来,这为授时中心注入了活力、指明了方向。同年,“326”工程的501小台开始建设。当时技术力量缺乏,没有现成的资料借鉴,但科技人员和工人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着。在此期间,有一名从事天线研究的工程师因升降天线失败而失声大哭,可见授时人心中极大的政治责任感。在艰苦努力下,501小台正式试播,并在东海潜水导弹实验等国防任务中的授时精度达到先进水平,获得表彰奖励,开创了首次试播授时成功,随后又在多次授时试验中获得成功。毛主席、周总理生前提出的建立授时系统的愿望终于变为现实!

  

  我国授时中心的建立、发展、创新从根本上摘掉了依靠外国授时的“帽子”,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靠的是授时人的奉献精神。自此,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成为国家重点工程之一,曾多次参加过国庆检阅。

  

  回望昨天,我们面对成就依旧未停下创新的脚步;放眼未来,我们时刻在强基固本,为的是行稳致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真心地祝愿授时人同心同德,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让北斗定位授时更加完美地服务于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注:屈同心,76岁,曾任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长波台高级电工、班组长。

  源自:《我心向党 科学报国 - 科学家精神在这里闪光》,科学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