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上午,“东方美谷·生命信使”基因药物创新产业基地开园仪式举行。区委书记袁泉宣布开园,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益群,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培荣,区政协主席陈勇章,区委副书记唐晓腾等共同见证开园。
3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涵盖多个科学领域重要成果。这些成果何以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这个突破将使我们在未来几年内,而不像一些人预测的用几十年,创造出一台真正意义上的量子计算机。”近日,微软首席执行官纳德拉发布了量子处理器“马约拉纳1号”。看到消息后,上海市科委量子计算项目经理仲东亭立即联系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陆朝阳,讨论这一成果的含金量。这样的讨论经常进行,陆朝阳教授说:“项目经理反应很快,提的问题很专业,紧紧咬住国际前沿动态。”
2025年3月24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联合杭州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临港实验室、腾讯AI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利用覆盖全基因组范围的单胞转录组和空间转录组技术,通过团队攻关,构建了具有单细胞分辨率的小鼠大脑图谱,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神经元》(Neuron),为大脑功能的理解提供了全新的空间视角。
最近,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苏佳灿教授团队的两项科研成果发表在材料科学国际权威期刊《先进材料》和《生物活性材料》上,解析了骨类器官生命全周期发育规律,并成功构建了兼具血管化与矿化功能的骨类器官,为骨再生医学和疾病模型研究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未来3—5年,上海科研团队计划将这些实验室成果应用于临床,治疗骨缺损、股骨头坏死等骨科疑难疾病。
2025年3月27日0点,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陆路、姜世勃团队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骥研究员团队、辽宁大学生命科学院曾颖玥副教授团队,在《自然》(Nature)杂志以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STING agonist-based ER targeting molecules boost antigen cross-presentation"的研究论文。
近日,这一技术由上海理工大学顾敏院士、方心远研究员团队联合澳大利亚、美国等顶尖实验室,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题为“超窄线宽波长-涡旋复用超表面全息术”(“Ultranarrow-linewidth Wavelength-Vortex Metasurface Holography”)的研究论文。
近日,一名淋巴瘤患者在香港当地医院接受了复星凯瑞(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CAR-T细胞治疗药品注射,由此实现了CAR-T药品的跨境运输和回输输注。市科委透露,这是全国首例CAR-T细胞药品的跨境运输和使用,也是上海首创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出境联合监管机制取得的重要成果。
24日,以“港澳台侨助力上海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相聚上海 共创未来”全球宣介会在上海举行。本次宣介会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专家、海外侨团、海外专业社团及校友会代表,港澳台侨企业家代表,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各方代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上海市各区海外联谊会负责人等300余人参会。
3月21日,记者从君实生物获悉,这家上海企业研发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患者。这是特瑞普利单抗在中国获批的第11项适应症。
3月21日举行的2025中日(上海)养老产业交流会上,市科委透露,上海首个养老科技产业园正围绕“6个1”,即一个园区、一个高质量的孵化器、一个公共研发平台、一个产业展示平台、一个大赛、一个基金的整体打造,预计下月中旬开园。
昨天,上海交通大学洪亮教授团队发布了全球最大的蛋白质数据集——蛋白质功能预测Venus系列模型。有了这个模型,原本需要通过以万次计数的实验试错来设计的蛋白质产品,如今可以做到“精准设计”。据此,团队还新成立了上海天鹜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与多家国内头部生物医药企业合作进行药物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