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习之窗
  • 科技天地
  • 晚晴园地
  • 科技老干部工作
  • 国际视野
  • 文化生活
  • 视听室
  1. 首页
  2. 科技天地
  • 科技天地
  • 上海科技

上海首推Techwalk,18条线路86家优惠,城市科普游等你来打卡

上海“全国科普月”活动推出18条特色路线,86家科普基地提供惠民优惠 贯穿整个9月的上海市“全国科普月”活动正在申城火热开展。其中,“科普阵地探未来”系列活动依托314家市级科普基地,用18条精心设计的Citywalk路线有机串联起丰富多彩的科普场所。86家基地在科普月期间提供惠民优惠。

2025-09-04

上海有机所交叉中心发现氧化型左旋核酸作为ZBP1的新型配体驱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炎症

总而言之,该研究于鉴定出氧化型左旋核酸作为ZBP1的新型配体,突破了以往认为ZBP1主要识别外源病原体核酸或未修饰内源核酸的认知,同时为AD的免疫机制提供了新视角。由于氧化应激广泛存在于多种人类疾病当中,该发现也对氧化应激相关的其他人类疾病的机制研究与治疗策略具有重要启示。

2025-09-04

超长基线、超高空间分辨率!申城科研团队构建国际首个月球轨道VLBI系统

月球轨道VLBI试验系统(LOVEX)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七号的一个科学组成部分。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透露,我国科研团队已成功构建国际上首个月球轨道VLBI(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系统,并于近期在月—地基线上成功检测到天体射电辐射与航天器信号的干涉条纹。

2025-09-04

首个 “中国籍” 地舒单抗在美获批上市,覆盖骨质疏松等8项适应症

复宏汉霖已有3个产品在美获批 今天,上海创新生物制药公司复宏汉霖与全球化医疗健康公司Organon共同宣布,由复宏汉霖自主开发的地舒单抗注射液(HLX14)——BILDYOS和BILPREVDA,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成为首个海外获批的“中国籍”地舒单抗类药物。至此,复宏汉霖已有3个产品在美国获批。

2025-09-03

为降低缺血并发症风险,上海企业在全球率先实现高难度技术方案

面积仅占金属总面积的5%左右。 为了降低常规支架的缺血并发症风险,微创集团研发团队历时15年,实现了一种高难度技术方案——微槽包裹药物,即在金属支架仅面向血管壁的一面用激光刻槽,再把药物注入槽内。与支架通体涂药等传统技术不同,刻槽能降低药物使用量,还能防止涂层在输送过程中脱落导致的药物流失,使药物在抵达血管病变区后,才通过固定的槽位精准释放,大幅提高了药物利用率。

2025-09-03

资助“科研妈妈”生育后回归科研一线,上海发布“科妍回归计划”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系统在沪单位的在职在岗女性科研人员,年龄40周岁以下,生育结束后2年内;有博士学位和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承担或参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技攻关任务,有突出表现和较好研究成果。

2025-09-03

“青年科学家进校园”开学第一课:航天员授课,卫星测控创新实验室启用

科学家与中小学深度结对。 黄浦区成为这项系列活动的首批示范区,市八中学是重点示范学校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程师李赵辉担任市八中学科技副校长,带领科研团队与学校师生共同完成卫星测控创新实验室的方案设计、设备调试与课程开发,实现了“青年科学家进校园”从“请进来”到“留下来”的跃迁。

2025-09-02

打造长宁科技创新新引擎!上海硅巷高质量孵化器建设正式启动

上午,长宁区正式启动上海硅巷高质量孵化器建设,标志着长宁在高标准打造“上海硅巷”科创街区、构建高水平创新生态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一步。区委书记张伟,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平,市科委副主任翟金国,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谢晓明出席启动仪式。

2025-09-02

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助推郊野空间提质增效……今天的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了这些重要事项

会议原则同意《关于开展全市域土地综合整治 助推郊野空间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并指出,要以土地整治牵引空间优化,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实现土地资源精准配置和高效整合,加强资金集合、政策聚合,推动解决农村地区空间无序化、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等问题,塑造乡村肌理新格局。

2025-09-02

2025年上海市“全国科普月”活动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上,上海市科协、市科委联合推出“坐地铁玩科学——打卡探秘科普基地”活动,将地铁与市内21家科普基地结合在一起,邀请大家感受地铁交通与科学探索深度结合的科学体验之旅,11个区聚焦中心工作和地域特点,发布了科普特色体验路线,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和精准的科普资源导航。

2025-09-01

重磅成果成“天书”,重大发现如“乱码”?硬核科技如何“说人话”

网络达人支招,让上海科创可看可触摸 “很多科学家的成果在业内堪称惊雷,可直接放到大众面前就像‘天书’。”“生命科学一讲到细胞、DNA,观众眼里全是乱码。”“硬科技怎么做好硬科普,想让科学走进日常太难了。” 昨天,在由市科技党委、市科委主办的“网络达人科创观察营”现场,多位科普领域的达人提出科技传播困境。

2025-09-01

全球首个零磁介入医学实验室落户上海

优势介入学科资源组建高水平学术团队,以及上海康德莱、河南驼人、山东鑫珂、杭州睿迪等国内著名介入设备器材生产企业,将利用浦东新区作为国家战略承载地的政策优势与创新环境,从理论研究到技术研发、产业转化,建设全球首个零磁医学园区。 “希望通过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共同体,依托国家重大应用示范项目,更好为心脏疾病/脑疾病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提供依据,让更多老百姓获益。”浦东医院院长李济宇说。

2025-09-0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第 /162页  跳转
友情链接: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 中国养老网 健康报 上海关心下一代网 上海科技 上海科技党建网 中科院 中国电子 中船
地址:上海市中山西路1525号技贸大厦4楼
邮编:200235
电话:800-820-5114(座机) 400-820-5114(手机)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50号
沪ICP备
14017396号-2
银发网手机
快捷方式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