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碧柯文苑 文/摄影: 陈永宁
“三坊七巷”,是福建福州大家耳熟的景点。作为福建人,我也不陌生。但说来难以置信,我从青年到老年,来来去去福州城不下数十次,匆忙的脚步却没有在这里停留过。
2021年五一节前夕,再次来到福州城,来之前就做好计划,一定要看看三坊七巷,了却多年的心愿。虽然来迟了,但我是插着科技进步的翅膀,乘着近年才建好的地铁飞驰过来的。从地铁站“东街口”出来,湛蓝的蓝天下矗立着现代气息的“东街口百货大楼”,雄伟壮观,非后仰难窥其全貌。

三坊七巷古色古香的风雨廊
百货大楼的斜对过就是“七巷”之一的杨桥巷,只是早已被改建成杨桥路,与杨桥路直交的南后街,就是三坊七巷南北走向的中轴线。站在南后街入口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风雨廊,再顺着大街远望,两旁皆是青砖青瓦的明清古厝建筑群,站立平视可得全貌。入口处立着的导览图标题,赫然写着:“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看着,心中敬意油然而起:山何须高,水何须深?!但到底是何底气让三坊七巷如此牛气?
走进入口处旁边的旅游服务中心,当眼光仰望墙上那一串串的字符时,熟悉的名字一个个跳进脑海,打开一幕幕历史记忆:禁烟的林则徐,福建船政学堂创建者之一沈葆桢,首定翻译三标准“信达雅”的严复,海军将领萨镇冰,“与妻书”作者林觉民,舐犊情深的林徽因,爱花爱孩子的谢冰心……
原来,这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大人物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难怪三坊七巷如此牛气冲天啊!


猜一猜,他们都是谁?
明亮、金色的阳光洒在南后街的石板路上,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高大榕树在默默诉说着三坊七巷的古老沧桑,同时也为游客带来偌大一片荫凉。街头歌手吹奏着优美的西洋乐曲,如果你喜欢,街边树荫处有长长的石板凳虚位以待。除了大榕树,南后街上还种植了荔枝、龙眼和糖胶树,这些都是绿色的南国风光,外地人听到树名已很惊喜,更何况看到糖胶树枝上的轮生叶像层层盆架,叶深处还悬垂出许多丛面条似的果实。
南后街如同其他地方出名后的老街,临街门面多是商铺,售卖当地小吃和土特产。毫无疑问,最吸引我的还是名人印迹。先到“严复翰墨馆”打卡,门开着,无人看守,却用绳拦着不让进,冲着门是一堵墙和一棵依墙而生的榕树,墙根下裸露的树根如同严复一生的成就,盘根错节,密密麻麻,数不胜数。可不,除了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严复还当过北京大学首任校长呢!然而,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晚年的他竟支持袁世凯恢复帝制!

名人故居
南后街的南边尽头,座落着林则徐纪念馆。我曾经在乌鲁木齐瞻仰过林则徐的塑像,也专程到虎门拜谒他的威严形象,这次有幸在他的故乡敬仰他的神姿。大堂两侧墙上,挂着领袖们对林则徐的高度评价,没有想到的是,远在德国的马克思在1858年的鸦片贸易专论中,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这一举措给予了肯定!纪念馆面积很大,还有花园,园中开着各色花卉,假山下摆放的石块刻着“漱石”二字。纪念馆并不是林则徐的故居,花园如此营造可以让游客感受到一代名人的生活气息。厅前院子里的石榴花开红似火,正在拍摄时,林则徐坐姿塑像前来了一群小学生,很虔诚地对着塑像行大礼。

林则徐塑像
是啊!一个人只要为民族做了好事,人民会记住他,国家会记住他,世界也会记住他!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一次与禁毒相关的会议,并将会议结束之日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一天,恰好就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结束后的第二天。
走出林则徐纪念馆,望着安泰河畔那棵千丝万缕的大榕树,理了理思路,猛然想起冰心大姐的故居还没看到呢!

厚重的铭牌
询问执勤的保安大哥,方知冰心大姐的故居在南后街的另一端,我们正好要往回走,顺路。其实,冰心大姐的故居就在我们刚才进来的入口处附近,即杨桥巷,现为杨桥东路17号,和写“与妻书”的英烈林觉民的故居是同一座宅院。巧的是,林觉民是林徽因的堂叔。据考证,林徽因小时候也在这座宅院短暂居住过。
2023年4月又来福州,旅馆正好就在三坊七巷旁边。于是利用闲余时间又去三坊七巷走了一遍。上一次冰心大姐和英烈林觉民的故居因装修只在门口转了转,这次正好进去看看。还顺便参观了郎官巷、黄巷、衣锦坊和文儒坊,走访了对外开放的宅院。同时也注意到,南后街那棵大榕树的树冠被修剪成爱心形状,据说成了打卡网红树,有点喧宾夺主了。

安民巷入口处

文儒坊入口处
坐在回上海的高铁上,思绪随着车轮飞转。三坊七巷确实很小,但堪称地灵人杰,近代名人扎堆。将这些名人的经历逐一串联起来,不就是近代史的一部分吗?不过,作为一名游客,经典景点就是经典,早来了有早来的感受,迟来了有迟来的感触,“不要错过”是参观经典景点后的经典感悟!
陈永宁,博士、中国驻外使馆科技外交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退休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