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反诈宣传不断深入,老年朋友们的反诈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不法分子花招百出,仍有一些老人上当受骗,赔上了养老钱。骗子的套路层出不穷,大家一定要保持学习、与时俱进,才能见招拆招、避免中招。
酷暑难耐,有没有想过去养老院里“过暑假”?记者近日走访多家养老机构,“短托”服务在炎炎夏日里迎来了不少试住老人。闷了有人陪着说说话,术后康养有了专门护理,一日三餐不发愁还有清凉下午茶,和其他老人一起活动又结交新邻居……体验“短托”后,不少老人索性将“暑假”短住改为长住。
炎炎夏日里,老年人遇上了烦心事、忧心事,不知该如何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了好心人、暖心事,想要表达谢意?您都可以拨打这个“夏令热线”(62829937)!
被预收了押金或养老服务费后,养老机构假如跑路了该怎么办?这个问题过去曾困扰过一些入住机构的老年人及其家属。不过,去年十月,市民政局等七部门联合出台了《上海市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点击查看),让养老机构的收费更加规范明确。近日,有部分市民向老陆询问该项规定的相关问题,老陆在此一并做个解答。
“我参加过国内外很多工作坊,这场活动是我见过的最接地气、最为平等的交流。”近日,参加完浦东新区民政局、信访办、人民建议征集办举办的一场“我为‘十五五’规划献计献策,促进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专项征集活动座谈会后,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刘悦来不由感叹。
今年4月,市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形成了《关于优化推进本市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工作的若干意见》(点击查看),当时,我们请资深民政干部老陆就文件的主要内容、补贴标准、补贴对象等进行了详细解读。文件实施两个多月以来,我们又陆续收到了一些老年朋友的咨询。今天,我们还是请来老陆为大家一一作答↓
市委书记陈吉宁6月26日下午在企业调研家政和养老服务员工制工作时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着眼推动生活服务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生活和消费需求,在完善行业管理体系、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培育发展品牌企业、建立新型劳务关系、加快提升服务品质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聚共识、增合力、出实招,推动家政和养老服务员工制工作走深走实,更好助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轮高温过程持续时间长,中暑风险多为2~3级,较易中暑,7月3日、4日可达4级,容易中暑。建议老年朋友等敏感人群避免下午高温时段外出,室内适当开启空调,多补水,谨防中暑。
当物业维修单变成养老服务需求单,物业人员可以做点什么?为进一步提升“物业+居家养老”项目服务水平,近期,徐汇区民政局与徐汇区业余大学合作,在全市创新开展“物业+居家养老”专项培训。培训通过基本照护、助医陪诊、家政服务三大模块,为物业从业人员赋予养老服务等多项技能。而培训后的物业人员陆续上岗“物业+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让居民们的社区养老变得更及时、更便利、更专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5月8日发布公示,拟新增养老服务师、电商运营管理师等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此次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新职业、新工种,是从社会征集的近400份建议中层层筛选,并经过专家评审论证、书面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意见得出。经公示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这些职业最终将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相关从业者将能够按规定享受国家有关政策待遇。
“五一”假期,29岁的上海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员工王程得知自己获评2025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而在3年前,从事养老护理行业4年的他,拿到了崭新的上海户口本,成为上海市首位作为重点人才引进落户的养老护理员。
根据《上海市老年人口、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综合统计监测制度》,在本市各有关部门和各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支持配合下,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民政局和上海市统计局形成了2024年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口、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工作有关综合统计信息,现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