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底,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37.4%,独居老人超过30万,如果这些老人在家遇到紧急情况,尤其是眼下正值酷暑,该如何保障他们的安全,成了大家关心牵挂的焦点。 其实,早在三年前,上海市民政局就牵头启动了“一键通”应急呼叫项目,仅去年一年,“一键通”已累计为全市约30万名老年人提供服务,今年还将新增覆盖10万老年人。“一键通”究竟是啥,它又有啥作用,今天我们邀请资深民政干部老陆来介绍。
发展养老科技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之策。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科技创新发展,近期,我市制定了《上海市推进养老科技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7月8日,民政部老龄工作司司长俞建良一行在沪召开长三角老龄工作座谈会。上海市民政局,浙江省、江苏省和安徽省民政厅老龄工作负责同志,长三角地区老龄工作联系点民政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上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蒋蕊陪同调研,党组成员、副局长沈敏代表上海民政局作交流发言。
根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报表制度》《上海市养老服务综合统计监测制度》,在本市各有关部门和各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支持配合下,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民政局和上海市统计局形成了2023年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口、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有关综合统计信息,现予发布。
一清早,住在黄浦区桥一小区的李阿姨拿着一件不慎被划破的旧衣服匆匆来到五里桥街道第二日间照护中心。“请问这里能缝补这件衣服吗?它是我女儿第一年工作送给我的礼物,对我意义非凡。”正在中心进行便民服务的任师傅听闻后,接过衣物仔细查看了破损处,并向李阿姨保证:“您下午就可以来取。”这样的场景,正是人大代表助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成果缩影。
安享幸福晚年,是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进一步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金山区各为老服务中心聚焦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不断提升养老服务品质,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就餐、健康咨询等一站式服务,让老人们享受“养老新模式”。 一大早,在高新区第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活动室,传来欢快的腰鼓声,老人们正在排练打腰鼓。
根据《上海市保基本养老机构(床位)管理办法》(沪民规〔2022〕15号)(点击查看)规定,现发布2024年全市保基本养老机构(床位)名单,详见↓ 保基本养老机构(床位)是指由政府主导建设或提供,主要为失能、认知障碍及其他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全日集中住宿和照料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的机构或床位。
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今天(13日)在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上海老博会)察看最新产品和技术时指出,要抢抓现代科技与养老产业深度融合大趋势,大力发展科技养老新服务新模式,积极打造科技养老产业集群,以科技力量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用科技养老护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让养老服务更有温度,让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近日,市政府批复同意《上海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至2025年建成不少于17.8万张养老床位,全市每千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达到50平方米,社区老年助餐服务供应能力达到25万客/日左右。
日前,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印发《2024年上海市老龄工作要点》,明确六项重点工作,在不断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方面提出,加强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做实中医特色专病专科(社区)能力建设工作,优化基层重点病种诊疗方案,提升社区中医药诊疗水平。
老年综合津贴是上海在全国首创的一项老年福利制度,2016年4月,上海发布通知,明确按不同年龄段为本市户籍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月发放75元至600元不等的老年津贴越高龄,津贴标准越高。津贴按季度发放,于每季度的第一个月(即1月、4月、7月、10月)的15日,发放到老年人的敬老卡内。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服务老人”、“关爱老人”的旗号招摇撞骗,名为“养老”,实为“坑老”,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今天,让我们来揭露这些养老诈骗的“套路”,一起向“套路”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