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习之窗
  • 科技天地
  • 晚晴园地
  • 科技老干部工作
  • 国际视野
  • 文化生活
  • 视听室
  1. 首页
  2. 科学家精神

郭爱克 一生步履“丈量”科学 半世烟火点燃“火种”

一生追问,一世深耕。郭爱克院士用行动诠释了科学家的使命:既要有仰望星空的勇气,也要有脚踏实地的担当。他的一生,是传统科学与未来技术交织的传奇,更是中国科学家精神的时代注脚。

2025-04-16

彭桓武:“回国,不需要理由!”

在云南大学,彭桓武开设了“物性论”“高等电磁论”两门课程,均填补了 云南大学的空白。他还主持了老师们关于量子力学的讨论班。据听过他的课的人回忆,他的讲解语言简明、概念深入、表述清晰、逻辑严谨,深受同学、老师们的欢迎。 为了筹备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彭桓武更是废寝忘食。

2025-03-26

为了国家挺起脊梁,王大珩放弃博士学位

1942年4月,王大珩受聘于公司实验部,做了长达5年的实验物理师。 尽管放弃了博士学位,但他认为这5年间的收获非常有意义:“虽然不许我进入车间,但实验室既是产品质量的控制中心,又是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地,这让我对生产的组织形式,以及生产光学玻璃的要害问题有足够的了解。”

2025-03-26

王承书 为国一生,她说了三次“我愿意”

湖北武昌人。193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 1944年获得密歇根大学物理博士学位;1956年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理论研究室研究员;1958年被调到原子能研究所热核聚变研究室从事理论工作。核物理学家,气体动力学和铀同位素分离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研究员,科学技术局总工程师。

2025-02-25

赵忠尧 美军连下三道命令都拦不住的人

赵忠尧浙江诸暨人。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30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人类物理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科学家,中国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业的开拓者。

2025-02-25

向大威 声学和信号处理专家的科技报国人生

向大威先生一生从事声学和信号处理研究工作,是我国声学和信号处理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在水声、医疗超声、信号与信息处理等方面贡献卓著,获得国家、各部委、中科院、上海市等22项科技进步奖。著有专著《水声信号的被动检测与参数估计理论》,在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5篇,内部学术培训专用论文74篇。 1958年以来,向大威先生共培养了数十位研究生,现今都已成为各行业的科研领军人才或担任领导岗位。

2025-01-22

朱振才 为“悟空”献丹心的“最美”科学家

“5+2”“白加黑”是常态,“五一”“十一”等法定假期是奢望。大家放弃了太多太多,有的带病上阵、有的带孕上阵、有的推延婚期……但是没有人为献身“悟空”后悔过,它承载着大家的航天梦、科学梦。“我们团队上下以‘打造国内一流优质卫星工程’为共同愿景,逐步形成了‘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核心价值观;正是这种精神,才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做成了目前为止最稳定的一颗新型卫星。”朱振才为队友们深感骄傲与自豪。

2025-01-22

林宝军 组建战神团队 谱写北斗传奇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副主任、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原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长期从事中国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和载人航天工程应用总体工作,先后主持完成神舟飞船应用系统总体以及神舟二号和神舟五号飞船应用系统船载设备研制、发射以及在轨飞行试验工作和包括新一代北斗导航首发星在内的12 颗北斗导航卫星的研制和发射。

2025-01-22

沈文庆 为核科学事业奉献终身

1964 年,清华大学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排练的同学们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总理兴奋地向大家宣布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好消息。同学们回到学校后,奔走相告,沈文庆也参加了同学们在校园内组织的祝贺游行。由此,他更深切地领略到了科学和科学家的伟大,体会到了科学和科学家的使命,更加坚定了为科学而献身,为祖国作贡献的决心。

2025-01-02

赵景柱 沼泽荒滩中建起研究所 为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做出重要贡献

辽宁辽阳人,我国著名生态学家、可持续发展科学家。 1982 年在大连轻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85 年在国防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1991 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 1993 年获“欧洲共同体居里夫人博士后奖学金”,在荷兰自由大学经济学院和环境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2025-01-02

祝颖丹 巾帼不让须眉 撑起复合材料的半边天

祝颖丹和复合材料的“结缘”,来自于研究生期间在一家企业的实习, 实习当中,她发现这类材料在空天地海各个方面都能大显身手,更让她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就是它了”祝颖丹暗暗对自己说,然后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复合材料的探索路。

2025-01-02

薛群基 从“摩擦学金奖”跨界海洋新材料

2018 年国庆首日,“世界最高输电铁塔”在浙江舟山顺利结顶,该型铁塔坐落在舟山金塘岛和册子岛,全高380米,跨越距离2656米,创下输电铁塔高度、总重、塔头尺寸等一系列世界纪录。塔身红白相间的涂料并非普通涂层,而是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薛群基院士带领团队研制生产的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料,比传统镀锌涂层防护寿命可以提高 3 倍。

2024-11-29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第 /17页  跳转
友情链接: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 中国养老网 健康报 上海关心下一代网 上海科技 上海科技党建网 中科院 中国电子 中船
地址:上海市中山西路1525号技贸大厦4楼
邮编:200235
电话:800-820-5114(座机) 400-820-5114(手机)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50号
沪ICP备
14017396号-2
银发网手机
快捷方式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