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习之窗
  • 科技天地
  • 晚晴园地
  • 科技老干部工作
  • 国际视野
  • 文化生活
  • 视听室
  1. 首页
  2. 文化生活
  • 文化随笔
  • 科技史实(回忆录)

古猗悠梦荷韵浓

上海古猗园的夏日,一年一度的“满园荷梦"尽管有曾似相识感,但似乎总会给人带来新意,让你满意而归。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就是属于看热闹的一类,而且常乐此不疲,今年又冒着酷暑乘车2小时赶到古猗园,特地为观荷而来。 一进古猗园大门,映入眼帘即是荷花丛中放置一本巨大的书本,书中文字就是留传千古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

2025-07-17

聪明的穗状狐尾藻

经过查询比对,度娘说是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 穗状狐尾藻的花很小,以轮生方式着生在花序轴上。再仔细看看,花序轴下方先开的小花长着四片羽毛状的柱头,是雌花,而长在花序轴上方的是垂挂着黄色花药囊的雄花或者是尚未开放的雄花蕾。雌花先开,雄花后开,这和慈菇的开花方式太相似了!

2025-07-14

植物园赏月季

五月的上海,阳光正好,正是赏花的绝佳时节。听闻上海植物园的月季园迎来了盛花期,怀着满心的期待,踏上了这场寻花之旅。 步入上海植物园,径直前往位于西南角的月季园。空气中便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丝丝缕缕,撩拨着游人的心弦,让人愈发期待园内的美景。 走进月季园,瞬间被眼前的景象震撼。

2025-07-14

鸟“说”成语

住在楼上,可以做到不出家门,隔着玻璃窗户就能清楚地拍摄到小鸟的种种行为。拍摄不同种鸟类的行为和体态,考验着摄影者的眼力、耐心和灵活性。麻雀、乌鸫、戴胜、灰背伯劳等鸟儿数以百计的照片。对比观察鸟的各种体态和动作,竟发现可以直观、形象地诠释我们人类常用的成语。 做个有心人,生活中处处都有妙趣横生!

2025-07-07

人物|践行“六艺” 诗画人生——访《碧柯文苑》杂志主编姜玉峰先生

“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在大学阶段要深入学习;书与数称为“小艺”,是民生日用之所需,在小学阶段是必修课。儒家注重教育,认为教育是治国理政的基础。六艺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秩序的维护工具,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5-07-07

栀子花开

我少年时代就喜欢栀子花,喜欢栀子花的香味,喜欢在栀子花的香味下做功课。虽然栀子花的花期只有短短的两三天,到时洁白的花瓣会变成浅黄色,最终变成棕黄色,但花香如故。栀子花开花的时候,只要看见就会摘回家插在玻璃瓶里。有的时候,栀子花长在人家的院子里,善解人意的主人看你喜欢栀子花,还会帮你寻找刚开放的花朵。

2025-06-30

辅德里的薪火传承

一百多年前的1921年7月,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中共一大,为安全考虑最后还到嘉兴南湖红船上开会,从此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时隔一年,在距离一大会址约2公里的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又走来了一群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他们在这里召开了中共二大会议。从此,党引导中华民族走上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征途。

2025-06-27

不争桃李占春涯 独抱芳心绽岁华——观月季花展

月季是蔷薇科蔷薇属的常绿或半常绿低矮灌木,以一年四季不分春、夏、秋、冬皆能见花而得名。原产中国的月季早在汉代就有栽培,历来文人也留下了不少赞美月季花的诗句:唐代白居易:晚开春去后,独秀院中央;北宋韩琦:牡丹殊绝委春风,露菊萧疏怨晚丛。何以此花容艳足,四时长放浅深红;南宋杨万里: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2025-06-24

雾里杜鹃

晨光刺破薄雾的刹那,上海植物园宛如被唤醒的秘境。云雾、花海、飞瀑、流泉,共同绘就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卷。这震撼人心的景象,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饱含春日的勃勃生机,难怪会让人恍惚间生出 “此景只应天上有” 的感叹,只想沉醉在这如梦似幻的美景之中,不愿醒来。

2025-06-16

八仙下凡

辰山湖面秀八仙,一蒂千花展绣球。 初夏时节,地处松江的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形色多样的八仙花正值盛花。花道两侧,一边是青山,一边是绿水,多彩、簇团的八仙花带蜿蜒在青山绿水相邻之间,花草树木陪伴之下,妆扮着大地和人间。有的花开似花环,有的花开似绣球,色形相配出自于能工巧匠,授粉繁衍得益于精巧设计。

2025-06-16

红红火火的石榴花

石榴果虽然吃口不怎么样,但其寓意极佳,作为礼物送给牵手的俊男靓女,是老人的祝福,是人类的希望。 石榴花红绸般的花瓣,红红火火,如同红衣少女,给人一种心动的感觉。只是用其花瓣染成的石榴裙,莫名其妙地成了贬义词。 1 石榴,别名安石榴。汉朝时张骞从西域引入我国后,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国文化。

2025-06-09

寻美记

绿树浓荫夏日长,生灵倒影入清漪。 2025年6月6日清晨,在电视播报的上海新闻和辰山植物园朋友的提示下,我们夫妇俩从目前居住的养老社区-泰康之家申园乘坐公交车,只需5站路程,就到达上海辰山植物园。 辰山植物园因其园内有一座不算高,但绿树茂密的辰山而得名。

2025-06-09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第 /17页  跳转
友情链接: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 中国养老网 健康报 上海关心下一代网 上海科技 上海科技党建网 中科院 中国电子 中船
地址:上海市中山西路1525号技贸大厦4楼
邮编:200235
电话:800-820-5114(座机) 400-820-5114(手机)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50号
沪ICP备
14017396号-2
银发网手机
快捷方式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