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习之窗
  • 科技天地
  • 晚晴园地
  • 科技老干部工作
  • 国际视野
  • 文化生活
  • 视听室
  1. 首页
  2. 科学家精神

向大威 声学和信号处理专家的科技报国人生

向大威先生一生从事声学和信号处理研究工作,是我国声学和信号处理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在水声、医疗超声、信号与信息处理等方面贡献卓著,获得国家、各部委、中科院、上海市等22项科技进步奖。著有专著《水声信号的被动检测与参数估计理论》,在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5篇,内部学术培训专用论文74篇。 1958年以来,向大威先生共培养了数十位研究生,现今都已成为各行业的科研领军人才或担任领导岗位。

2025-01-22

朱振才 为“悟空”献丹心的“最美”科学家

“5+2”“白加黑”是常态,“五一”“十一”等法定假期是奢望。大家放弃了太多太多,有的带病上阵、有的带孕上阵、有的推延婚期……但是没有人为献身“悟空”后悔过,它承载着大家的航天梦、科学梦。“我们团队上下以‘打造国内一流优质卫星工程’为共同愿景,逐步形成了‘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核心价值观;正是这种精神,才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做成了目前为止最稳定的一颗新型卫星。”朱振才为队友们深感骄傲与自豪。

2025-01-22

林宝军 组建战神团队 谱写北斗传奇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副主任、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原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长期从事中国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和载人航天工程应用总体工作,先后主持完成神舟飞船应用系统总体以及神舟二号和神舟五号飞船应用系统船载设备研制、发射以及在轨飞行试验工作和包括新一代北斗导航首发星在内的12 颗北斗导航卫星的研制和发射。

2025-01-22

沈文庆 为核科学事业奉献终身

1964 年,清华大学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排练的同学们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总理兴奋地向大家宣布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好消息。同学们回到学校后,奔走相告,沈文庆也参加了同学们在校园内组织的祝贺游行。由此,他更深切地领略到了科学和科学家的伟大,体会到了科学和科学家的使命,更加坚定了为科学而献身,为祖国作贡献的决心。

2025-01-02

赵景柱 沼泽荒滩中建起研究所 为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做出重要贡献

辽宁辽阳人,我国著名生态学家、可持续发展科学家。 1982 年在大连轻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85 年在国防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1991 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 1993 年获“欧洲共同体居里夫人博士后奖学金”,在荷兰自由大学经济学院和环境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2025-01-02

祝颖丹 巾帼不让须眉 撑起复合材料的半边天

祝颖丹和复合材料的“结缘”,来自于研究生期间在一家企业的实习, 实习当中,她发现这类材料在空天地海各个方面都能大显身手,更让她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就是它了”祝颖丹暗暗对自己说,然后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复合材料的探索路。

2025-01-02

薛群基 从“摩擦学金奖”跨界海洋新材料

2018 年国庆首日,“世界最高输电铁塔”在浙江舟山顺利结顶,该型铁塔坐落在舟山金塘岛和册子岛,全高380米,跨越距离2656米,创下输电铁塔高度、总重、塔头尺寸等一系列世界纪录。塔身红白相间的涂料并非普通涂层,而是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薛群基院士带领团队研制生产的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料,比传统镀锌涂层防护寿命可以提高 3 倍。

2024-11-29

洪茂椿 “金三角”科技创新机制的开拓者

洪茂椿1978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系,1981年获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硕士学位并于同年留所工作,1998年获日本名古屋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曾先后赴美国密执安大学化学系、美国伊利诺依大学化学系、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化学系作访问学者,1995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任访问教授,1999 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化学系任裘氏基金访问教授。

2024-11-29

李润伟 柔性电子技术的探索者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中科院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浙江省特级专家入选者。致力于柔性/弹性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柔性磁电功能材料制备与物性、柔性/弹性磁电敏感材料与传感器技术、存储材料与器件等。

2024-11-29

徐华强 十年研究 突破 GPCR 信号传导领域世界级难题

徐华强教授主要研究的领域是 GPCR(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与作用机制。在全球,这个充满魅力的研究领域正不断为医药业带来新的活力——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小分子药物是 GPCR 的激活剂或者拮抗剂,还有更多这样的候选药物小分子在临床研发中。全世界多个顶尖实验室和企业都在这一领域竞相研发。

2024-11-01

黄忠 孜孜不倦行走在疫苗研制 征程中的科学家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世界前沿领域,黄忠以科学家的信念和毅力攻坚破难,自 2015 年 4 月始,又踏上了诺如病毒疫苗的研制之路。 诺如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强,病毒变异快,感染后潜伏期短,且传播途径多样。尽管此前科学家一直在努力,但诺如病毒疫苗的研发还是难有突破。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2024-11-01

吴新涛 身当桥梁 立德树人

吴新涛1939年出生于闽南侨乡石狮市的菲律宾华侨家庭,得益于良 好的家庭教育熏陶,他自小成绩优 异,1956 年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学习, 1962 年考取了卢嘉锡先生物理化学专业的研究生。年轻时的吴新涛受到卢嘉锡先生的耳提面命,也传承了老一辈科学家的严谨学风和创新精神。

2024-11-0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第 /19页  跳转
友情链接: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 中国养老网 健康报 上海关心下一代网 上海科技 上海科技党建网 中科院 中国电子 中船
地址:上海市中山西路1525号技贸大厦4楼
邮编:200235
电话:800-820-5114(座机) 400-820-5114(手机)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50号
沪ICP备
14017396号-2
银发网手机
快捷方式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