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习之窗
  • 科技天地
  • 晚晴园地
  • 科技老干部工作
  • 国际视野
  • 文化生活
  • 视听室
  1. 首页
  2. 科学家精神

洪茂椿 “金三角”科技创新机制的开拓者

洪茂椿1978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系,1981年获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硕士学位并于同年留所工作,1998年获日本名古屋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曾先后赴美国密执安大学化学系、美国伊利诺依大学化学系、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化学系作访问学者,1995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任访问教授,1999 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化学系任裘氏基金访问教授。

2024-11-29

李润伟 柔性电子技术的探索者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中科院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浙江省特级专家入选者。致力于柔性/弹性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柔性磁电功能材料制备与物性、柔性/弹性磁电敏感材料与传感器技术、存储材料与器件等。

2024-11-29

徐华强 十年研究 突破 GPCR 信号传导领域世界级难题

徐华强教授主要研究的领域是 GPCR(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与作用机制。在全球,这个充满魅力的研究领域正不断为医药业带来新的活力——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小分子药物是 GPCR 的激活剂或者拮抗剂,还有更多这样的候选药物小分子在临床研发中。全世界多个顶尖实验室和企业都在这一领域竞相研发。

2024-11-01

黄忠 孜孜不倦行走在疫苗研制 征程中的科学家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世界前沿领域,黄忠以科学家的信念和毅力攻坚破难,自 2015 年 4 月始,又踏上了诺如病毒疫苗的研制之路。 诺如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强,病毒变异快,感染后潜伏期短,且传播途径多样。尽管此前科学家一直在努力,但诺如病毒疫苗的研发还是难有突破。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2024-11-01

吴新涛 身当桥梁 立德树人

吴新涛1939年出生于闽南侨乡石狮市的菲律宾华侨家庭,得益于良 好的家庭教育熏陶,他自小成绩优 异,1956 年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学习, 1962 年考取了卢嘉锡先生物理化学专业的研究生。年轻时的吴新涛受到卢嘉锡先生的耳提面命,也传承了老一辈科学家的严谨学风和创新精神。

2024-11-01

陈凯先 药物设计由碰运气变成有的放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凯先,选择了一条 以名为证的奋斗之路:始终努力为科学奏“凯”,为创新争“先”。作为一名勇于探索的科学家,陈凯先为我国药物设计这一科技前沿 领域的发展开拓奠基;他作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作出了全 所东迁张江的战略决定,药物所成为张江“药谷”第一批开拓者;他作为 一名现代药物化学家,担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展现了开阔的眼界和胸 怀;他曾担任上海市科协主席,为人踏实低调,是一位在科学界令人尊敬的学者。

2024-10-08

王逸平  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些有意义的事

王逸平带领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以丹参乙酸镁为质量控制标准,来研制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后经临床使用证明,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临床疗效显著,高效、安全、质量稳定可控,被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医药品种,成为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典范。

2024-10-08

丁健  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

2015 年,丁健作为首席科学家牵头的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 A 类科技专项“个性化药物——基于疾病分子分型的普惠新药研发”正式启动,目标是对患者开展精准治疗。这一专项以肿瘤、糖尿病、神经精神类疾病等 中国人群高发的复杂性疾病为切入点,旨在针对敏感人群研发适合规模人群的个性化新药。“回过头来分析‘沙尔威辛’的失败,很重要一点是当时搞不清楚在临床上要治疗怎样的患者。”

2024-10-08

谢毓元  本然化成

1924 年 , 谢毓元出生于北京,于 1928 年随家人迁回苏州生活。自幼熟读古文经典,文学造诣颇深,但是谢父秉承实业救国思想,只准子女学理、工、医、农。因此,在 1940 年 6 月从苏州中学毕业并考入当时迁沪的私立东吴大学时,本来爱好文史的谢毓元选择了化学工程系。

2024-09-02

嵇汝运  一生为国制良药

高中时期,嵇汝运主修化学,这门神奇的学科激发了他无穷的学习热情,也从此确定了一生的求索方向——药物化学。1937 年,他考入了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化学系。后来,他又考取了公费留学生,远渡重洋学习知识。在国外学习期间,图书馆和实验室是他常待的地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平时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嵇汝运的博士论文的专业程度震惊了全系。

2024-09-02

高怡生 当好种子研究“国家队”的教练

高怡生教授是著名的药物化学和天然有机化学家。1910 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34 年在原中央大学化学系毕业后 , 曾先后随我国有机化学界老前辈庄长恭、赵承嘏、纪育澄等工作 , 在有机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方面接受了全面和严格的训练。1948 年经赵承嘏教授推荐 , 前往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天然有机化学家罗宾逊(Sir Robert Robinson)教授实验室进修 ,1950 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2024-09-02

陈俊平  创新导航系统追逐国际水准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卫星导航(GNSS)数据处理技术、北斗地面运控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入选了中国科学院计划(2011)、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20)、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2020);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2020),并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2020),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第七届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2020)、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一等奖(2020)等。

2024-07-25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第 /17页  跳转
友情链接: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 中国养老网 健康报 上海关心下一代网 上海科技 上海科技党建网 中科院 中国电子 中船
地址:上海市中山西路1525号技贸大厦4楼
邮编:200235
电话:800-820-5114(座机) 400-820-5114(手机)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50号
沪ICP备
14017396号-2
银发网手机
快捷方式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