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习之窗
  • 科技天地
  • 晚晴园地
  • 科技老干部工作
  • 国际视野
  • 文化生活
  • 视听室
  1. 首页
  2. 文化生活
  • 文化随笔
  • 科技史实(回忆录)

我亲历的中国核武器研制

我亲历的中国核武器研制 中国的科学家从1958 年起开始研制原子弹、氢弹的任务,经过不到10年的时间,先后于1964年、1966年完成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我亲历的中国核武器研制 吴中祥 为对抗美国的核威胁、核讹诈,党中央、毛主席从 1958 年起具体安排了研制原子弹氢弹的任务。当时的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具体执行这项任务。

2023-03-06

我国首次核试验亲经历

我国首次核试验亲经历

2023-03-06

我国高功率激光及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五十年回顾

我国高功率激光及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五十年回顾

2023-02-03

感谢党的培养 愿做农民贴心人

感谢党的培养 愿做农民贴心人

2023-01-09

参加首次核试验回忆录

参加首次核试验回忆录

2022-12-05

一心为人民,慷慨掷此身

我是在1981年改革开放初期去英国做访问学者,那个时候我们的钱很少,我的工资只有56块,当时对美元的汇率1:3,那只有20美金不到,所以人家问我,你一个月拿多少钱?我都不好意思说。当时我在剑桥大学担任学生会主席,记得有一次当时的驻英大使柯华给我们作报告,其中说到在伦敦机场上,英国机场工作人员指着即将回国的中国留学生说:“They’ll never get rich!”(他们永远也富不了)。因为当时我们国内物质条件比较差,所以回来的时候留学生都带了许多东西,机场托运加随身携带大包小包的,英国人看不起,说了那样的话,这当时对我们的刺激是非常的大。我最近又到国外去了一趟,感受真是不可同日而语,碰到外国朋友竖起拇指对我们说:“China, great!” 所以我觉得这几十年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坚强,这是肯定的,这是我自己的感受。

2022-11-01

科技人员的楷模

2007年2月27日,李振声院士在76岁生日后的第二天,精神卓越地走上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台,领取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2-10-10

六则幽默

来自网络平台,源自生活的六则幽默,乐趣生活。

2022-10-10

移花接木

万能电脑、易用软件、变焦镜头、无限遐想,使得人们可以制作种种变幻无穷、引人入胜的图片。在此展示的是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退休职工汤章城于今年中秋之夜,利用不同的焦距、曝光度所拍摄的圆月。以及结合他旅游世界各地所拍摄的照片,移花接木般地移景接月所制作的照片,以供读者欣赏。

2022-09-16

红十字人汤蠡舟与新四军

在孩童时,我就听说抗日战争初期父亲汤蠡舟在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部第三大队大队长,驻守江西期间,曾去过新四军在皖南的总部。我还见到过新四军总部首长送父亲的纪念品,缴获的日本旗,旗上有新四军总部首长的诸多签名。

2022-09-06

钟情昆虫 圆梦云南

了三十年"下山"的梦。搬迁计划完成后,不仅全面改善了研究所的基础设施和研究条件,稳定了科研队伍,还使研究所卸掉了多年沉重的后勤负担,得以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极大地增强了科研实力,全市面貌焕然一新,不断取得优异成绩。我自己也在研究工作上有所收获,发表了30多篇学术论文,参与编写《中国经济昆虫志》等10多本专著

2022-08-04

在拨乱反正的年代里

1977年至1981年,是揭批"四人帮"、拨乱反正、迎接科学春天的5个关键年头。这5年也是方毅同志来到中国科学院主持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恢复和发展殚精竭虑、日夜操劳的5个年头。 1977年1月中共中央派方毅同志到中国科学院主持日常工作。方毅同志到院后,立即着手重新组建一届的领导班子,我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秘书长。

2022-07-05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第 /12页  跳转
友情链接: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 中国养老网 健康报 上海关心下一代网 上海科技 上海科技党建网 中科院 中国电子 中船
地址:上海市中山西路1525号技贸大厦4楼
邮编:200235
电话:800-820-5114(座机) 400-820-5114(手机)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50号
沪ICP备
14017396号-2
银发网手机
快捷方式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