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习之窗
  • 科技天地
  • 晚晴园地
  • 科技老干部工作
  • 国际视野
  • 文化生活
  • 视听室
  1. 首页
  2. 文化生活
  • 文化随笔
  • 科技史实(回忆录)

传承的力量

从零起步到如今中国高能物理在世界上已牢牢占有一席之地;从对撞机到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再到国家散裂中子源的建造成功,这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是科学精神传承的力量。 从高能物理发展的一个侧面,可以窥测到中科院发展的脉络。70年前中科院诞生到如今取得的辉煌,也是一代一代人传承发展的结果。这种传承的力量是中科院由弱到强、不断壮大的源泉,也是这种力量预示了中科院更加辉煌的未来。

2023-12-28

魂系湿地

从70年代开始,一大批湿地考察科研人员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沼泽与沼泽化荒地、吉林省东部泥炭资源、青藏高原沼泽湿地资源进行考察研究,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一大批宝贵的一手数据,为我国的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作出了很大贡献。

2023-12-04

追踪“生态文明”观形成的轨迹

他带领一批中青生态学者,学习国际生态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概念和新观点,并亲自撰写《边际效应与边际生态学》,主编《现代生态学透视》,下大力气追赶国际生态学先进水平。他就是1950年,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毅然回归祖国,参加新中国建设,最终为之献身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生态学的奠基人马世骏先生。

2023-12-04

怀念气候学家张宝堃先生

张宝堃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但张先生为我国四季划分和气候区划以及领导我国联合资料中心所做的贡献仍然历历在目,铭刻于心。 张宝堃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但张先生为我国四季划分和气候区划以及领导我国联合资料中心所做的贡献仍然历历在目

2023-11-03

献身科学 报效中华

姜炳南(1925-1997),山东威海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姜炳南先生锐意进取的胆魄、献身科学的精神、唯实求真的作风、精育后辈的情怀,正是我们老一辈科学家高尚品德和科研素养的缩影。这些就是科学家的精髓、灵魂和人格风采,我们必须传承

2023-11-03

成功与坚守同在

1953年夏秋之交,姜中宏大学毕业,来到长春中国科学院仪器馆(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前身),后又根据科研工作需要于1964年调往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至今在这个领域辛勤耕耘了将近七十年。姜中宏用一个多甲子岁月的努力与执着坚守,最终收获了成功。他的人生经历也间接地告诉人们,只要坚持,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2023-10-07

回忆高精度陀螺测试伺服转台的成功研制

任务中就有一个项目"高精度陀螺测试伺服转台",由自动化所和长春光机所承担研制任务。 我们承担电气控制系统的研制任务。这项任务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主要有:低转速(1转/10天~1转/天)的精密检测;低转速的平稳运转;机械传动间隙以及非线性特性的影响;干扰力矩的影响。 我在这项任务中负责制订总体方案,并提出具体的技术实施方案。

2023-10-07

心系祖国 拼搏奋进

观测研究,共有十余项专利,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2019年,在电子学研究所、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及光电研究院的基础上整合组建了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基本形成空天信息领域高起点、大格局、全链条布局的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在中国科技今日崛起之时为中科院赢得再创辉煌的珣丽前景。 人生能有几回搏?在我48年的电子所工作生涯里,经历并见证了几代电子所人心系祖国、拼搏奋进的事迹。

2023-09-07

张存浩院士对我人生的积极影响

每次牵引后,他立即伏案工作,指尖流利地敲打着键盘,身旁是一摞文献资料。我每次去看望他,给他捎去报刊和信函,都看见他在那样专注地工作。他的百折不挠的工作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影响着我,对我之后的人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张存浩先生诚恳待人,诲人不倦的品质高山仰止

2023-09-07

两位著名声学家成为我的科学引路人

两位著名声学家应先生和许先生先后从美国学成回国从事基础研究工作,是我的科学引路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科研事业的奉献精神;工作中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而又注重育人的无私品质,都为我们后来者树立了榜样。 张德俊 1958年11月2日,一列由郑州驶向北京的火车上,一群年轻人的心随着车轮的声而跳跃激荡,他们憧憬着未来的时光。我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

2023-08-01

半导体所与“中国芯”

中国这艘巨轮正载着中国人的中国梦,乘风破浪驶向美好的未来!祖国的快速发展触动我对自己科研工作生涯的绵绵回忆…… 超级计算机系统靠的就是那颗全部由我国自己制造的"中国芯"。它把260个运算核心集成在25平方厘米,这需要多少晶体管构成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才能完成啊?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需要极精密的微米和纳米级的半导体专业设备,要集光机电一体化的高精尖技术。

2023-08-01

缅怀数量生态学的奠基者阳含熙院士

2010年,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林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阳含熙先生以93岁的高寿溘然长逝。虽历多年,阳先生慈祥的笑容、略带江西口音的话语、生态保护的贡献仍然在人们的记忆中…… 2010年,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林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阳含熙先生以93岁的高寿溘然长逝。虽历多年,阳先生慈祥的笑容、略带江西口音的话语不时在我脑海中浮现…… 我第一次见到阳先生是在1978年。

2023-07-05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第 /13页  跳转
友情链接: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 中国养老网 健康报 上海关心下一代网 上海科技 上海科技党建网 中科院 中国电子 中船
地址:上海市中山西路1525号技贸大厦4楼
邮编:200235
电话:800-820-5114(座机) 400-820-5114(手机)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50号
沪ICP备
14017396号-2
银发网手机
快捷方式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