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把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他们均为唐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骈骊文,对后世影响很大。 本篇苏轼咏月,词牌《水调歌头》,首注:“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为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苏轼四十一岁。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词中的婵娟即月里的嫦娥,代指月亮。这首词在词坛上颇享盛誉。
他的愿望:“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一生,忧国忧民,空怀壮志,报国无门。他在宦海沉浮,几经进出,郁郁不得志。然而贯穿他的一生,是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至死不变。《卜算子》咏梅一词,正是他既寂寞又不甘寂寞,不能有所作为又不愿同流合污的矛盾心情的流露,也充分反映出封建士大夫阶层爱国情操的局限性。 [原文]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宋璟(公元663-737),邢州南和(今河北省境内)人,在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四朝任职,历经士途坎坷,几上几下,最后任唐玄宗宰相,以作风正直而闻名于时,被称为唐世四贤相之一,(四贤相为: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 宋璟故事颇多,今取其两则,分别摘自武则天时期和唐玄宗时期。
姚崇(公元650-721),本名元崇,为避开元年号,改为崇。历事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诸朝,任刺史、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宰相等职。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山东蝗灾严重,百姓受迷信思想束缚,不敢捕杀,在田头焚香膜拜祈祷,坐视庄稼被蝗群吞食。地方官吏、朝迁大臣,也都认为蝗虫不可捕杀,否则有违天意,会降下大祸。姚崇力排众议,说服唐玄宗同意捕蝗,并取得灭蝗胜利。
狄仁杰是唐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出身于普通官僚地主家族,幼年刻苦攻读,47岁时任大理丞,即审判官,在一年左右时间里,判决了纠缠多年的“滞狱”一万七千多件。被判决的家属无一喊冤。后来,狄仁杰升任侍御史、冬官侍郎、宁州刺史、尚书左丞、豫州刺史等。武则天称帝,任他为宰相,但不久受到酷吏来俊臣陷害,几乎送命,被贬为彭泽县令。不久,又被武则天起用,由刺史、都督、复任宰相,终年71岁。
欢叫,只魏元忠独自正坐不动。旁边的人要他起身,他说:“不知消息是否确实?”这时王隐客马到,宣诏完毕。魏元忠从容谢过皇恩,也不特别高兴,流放费州。后又复职为中丞,一年多,又陷入侯思止的诬告,仍流放岭南。酷吏被杀,人多要为魏元忠平反,武则天召他回京官复原职。有一次侍宴,武则天说:“你几次遭到诽谤委曲,什么原因?”魏元忠说:“我好比是鹿,罗织罪名的酷吏好比猎人须鹿肉做汤。
他似乎变成另一个人,向唐太宗提出不少好主意,谏“试赂”即其中一例。故《资治通鉴》主编司马光在追叙这段历史时,评论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原文摘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唐纪八,高祖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 [原文]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
权大于法。历来是封建社会最突出的一个政治特征。在封建社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大理寺(司法机关)形同虚设。皇帝的命令,是不可改变的,因为皇帝是天子,天帝的儿子,代表天帝行使权力。所以,在封建社会,权大于法,是天经地义的事。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代皇帝中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渊起兵,他南征北战,为唐开国奠基,立下汗马功劳。三十岁即帝位,在位二十三年。 唐太宗善于用人,他的助手如:李靖、房玄龄、杜如梅、长孙无忌、魏征等,都是难得的人才,大多来自过去的敌对集团,但为唐太宗所用,都忠心耿耿,尽心尽力。 本篇摘引唐太宗在他五十一岁时自我总结,谈用人体会。
且陛下封禅,则万国咸集,远夷君长,皆当扈从。今自伊、洛以东,至于海、岱、烟火尚稀,灌莽极目,此乃引戎狄入腹中,示之以虚弱也。况赏赍(ji)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释文] 唐太宗问魏征:“君主怎样叫明,怎样叫暗?”魏征答:“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我国古代历史学界,有两颗巨星放射着灿烂光茫。他们都复姓司马。一个是西汉《史记》作者司马迁,一个是北宋《资治通鉴》主编司马光。 司马光(公元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童年时,聪明过人,曾破缸救出溺水儿童。二十岁考中进士,任御史中丞等职。宋神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司马光领衔主编《历代君臣事迹》。宋神宗作序,并改名为《资治通鉴》。
吴三国灭亡,代之而起的西晋皇朝,只存在五十二年,于公元316年为匈奴贵族刘渊所建立的汉国所灭。历史进入了“十六国”时期,约一百三十五年,在中国北方和巴蜀相继建立的割据政权有:成汉,二赵(前、后),三秦(前、后、西),四燕(前、后、南、北),五凉(前、后、南、北、西),和夏十六国。其中前秦君主符坚,在王猛的辅佐下,文治武功都达到较高的水平,一度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